9月1日,渝北区天爱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张瑜在外婆(右)的陪同下和康复理疗师一起做康复训练。
记者 梅垠 实习生 董郝成泽 摄
9月1日,周碧兰抱着4岁多的外孙张瑜,从渝北翠云街道的家中辗转来到位于龙溪镇的天爱康复中心,上“幼儿园”。一个暑假不见,当看着张瑜竟蹒跚着独立往前走了几步时,康复理疗师刘嘉感到很吃惊,同时他告诉周碧兰,“今天,有两个从我们这里毕业的小朋友,到正常的小学读一年级了。”听到这个消息,周碧兰的双眼亮了许多。
开学日当天,我市不少孩子背起书包迈进新教室,一些残疾小朋友也如期“开学”——他们在“七彩梦行动计划”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为今后能够正常入学做准备。
刚开始康复训练时,连手也举不起来
经过两年多的康复训练,脑瘫患儿张瑜现在已经可以坐、跪、缓慢爬行、蹒跚步行,高兴了还会喊一声“外婆”,尽管发音还不太标准。
“这对于我家娃儿来说,真是天大的进步。”周碧兰告诉记者,张瑜出生几个月后还不知道主动吃奶,一家人察觉出异常,赶紧抱他去医院检查。这一查就查出了软瘫型脑瘫——孩子全身肌肉带不动关节,不能站、不能坐、连手也举不起来。
“娃儿的父母都是打工的,我们一家人不懂医,连脑瘫是啥都不晓得。”张瑜2岁时,周碧兰了解到针对贫困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并通过区县残联报了名。从2012年9月起,张瑜开始到该计划定点机构之一的天爱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一个多月前,学会了独立步行
刚到康复中心时,张瑜全身软绵绵地瘫在外婆怀里,不会说话,康复理疗师刘嘉拿玩具逗他,他的目光都不能随玩具而移动。
起初,张瑜不配合训练,一节50分钟的体训课,他往往要哭过去一半的时间。
为了训练张瑜腰腹肌肉的力量,让他坐得起来,刘嘉跪在张瑜身后,不停地修正他半趴在康复道具上的姿势,周碧兰则变着花样在孩子前面“表演”,只盼张瑜能够多坐一会儿。
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反复训练,张瑜渐渐能够跪立和坐立,还学会了像正常孩子一样玩玩具。
一个多月前,周碧兰试探性地让外孙站起来,张瑜竟然蹒跚着独立往前走了几步。“我晓得他有多不容易。”看着张瑜歪歪倒倒地走着,身后的外婆喜极而泣。
我市5年救助残疾儿童7475人
目前,在天爱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有20多个,该中心每年约有三四个残疾孩子能够完成康复训练,走进正常小学的教室。
据介绍,“七彩梦行动计划”是国家针对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治疗和康复的救助项目,主要针对7岁以下儿童。我市实施该计划5年来,救助残疾儿童7475人,其中聋儿(人工耳蜗)406人、聋儿(助听器)603人、智力残疾965人、脑瘫1026人、孤独症1035人、肢体矫治手术510人、制作假肢矫形器378人、为2552名残疾儿童发放辅助器具。我市现有“七彩梦行动计划”定点机构40家,专业技术人员约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