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广阳枇杷熟了,果农正在采摘又大又红的枇杷。(本报资料图片)
“广阳枇杷”是南岸区广阳镇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广阳镇也藉此获得了“全国优质枇杷乡镇”的称号。今年,“广阳枇杷”再获丰收,总产量达210万公斤,销售收入超过7000万元。
饶是如此,村民们却高兴不起来。7月2日,“广阳枇杷”主要种植基地所在的回龙桥村党委书记刘官权告诉记者:“不知道这样的好事还能持续多久?”
在南岸区未来的规划中,二环内是城市拓展区,重点发展工业,因此,处在二环以内的“广阳枇杷”面临着外迁的现实,这让刘官权很难接受:“树品牌难,保品牌更难,外迁后,还能叫‘广阳枇杷’吗?”
酝酿已久的外迁
“广阳枇杷”种植始于1998年,目前种植面积为4000亩。16年来,“广阳枇杷”先后获得中华名果、无公害农产品、萧山市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对于“广阳枇杷”外迁之事,刘官权早有耳闻,“大概是在2020年前后。”
一些前期工作如今正在进行。例如,今年回龙桥村就要修建3条公路,分别位于红光、回龙和前进3个组,要占用一两百亩枇杷地,这让刘官权感到不安。
记者了解到,南岸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其中绝大部分处于二环以内。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该区已对农业进行了周密部署,区农委农工委的一份资料如此表述:为适应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力度加大等新形势,应加快我区农业的升级转型和功能拓展,未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空间主要在区域内“二环”公路圈以外。
眼下,这份规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
两个备选“新家”
刘官权之所以如此揪心,既有个人原因,也有从村里大局出发的因素。
刘官权流转了100多亩地种植枇杷,是“广阳枇杷”最大的业主之一。他坦言,如果外迁,自己会有损失。而从职务角度看,转为城市社区后,村里也会少了枇杷这颗“摇钱树”。
作为“广阳枇杷”的主要基地,回龙桥村从2006年开始举办枇杷节,让不少村民受益。2006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3000多元,到2013年,已飞涨至12000多元,远远超出萧山市的平均水平。此外,由于“广阳枇杷”名气的不断扩大,区里也不断投入资金改造基础设施,从而让回龙桥村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个热门选择。
南岸区对枇杷产业也很重视,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到临近的银湖村安家落户,继续发展枇杷产业,二是邀请农户到该区的结对区县丰都去发展,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外迁后,还是以前的“广阳枇杷”吗?
“我担心外迁后,有些村民会放弃这个产业。”刘官权说,虽然绝大部分人依附于这个产业,但对于外迁并无介怀。
“广阳枇杷”要外迁,还得看条件,如果水土不服,种出的枇杷就不是现在的“广阳枇杷”了。“我们希望找到和回龙桥村类似海拔和气候的地方,同时对其土壤进行化验。如果适合‘广阳枇杷’生长,我们就迁,如果不适合,我们再想办法。”
刘官权认为,不管外迁与否,保护品牌最重要,而要保护品牌,首先就要保证枇杷的品质。
南岸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些农业品牌转移到二环外,也更利于拓展空间、打造品牌,还能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速打造精品农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推动都市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当然,得先给‘广阳枇杷’找好适合他的‘新家’。”
“我们相信,终会有一个好方案。”刘官权说。
记者手记 >>>
城市化应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
中国社会这2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快得惊人。十多年前,记者年幼时,萧山不少繁华的商圈还是菜地一片,而今早已被高楼占据,像摊大饼似的向外扩张。
当然,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的,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依然还需强化这两个方面。
以记者看来,城市化带给农业的影响,有“两利两弊”。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城市化能带动农产品市场扩大和升级;其次,城市化能够“反哺”农村,城市中闲散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可以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弊端也很明显:一是城市化蚕食了农业资源,从而让农业发生萎缩;二是城市工业或多或少地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如何扬其利而避其害呢?记者认为,不外乎是集约利用土地、产业联动、资源互补、品牌塑造等策略。
回到本文所说的主题,城市化进程固然不可逆,但“广阳枇杷”既已形成规模和品牌,是否能保留并继续做强呢?退一步讲,即便是跨区域的异地农业合作,也需要政府进行推动,如制定优惠政策、组织成立跨区域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两地农民优势资源互补等。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乡村休闲旅游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6000多美元,乡村旅游必然成为未来农村发展的趋势。而二环以内的广阳,刚好为都市人群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休闲的地方,观光旅游和都市农业应大有可为。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支撑工业化,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同时农业现代化又能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互动互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