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对“新能源车”百姓不太买账 新政策开“药方”

2014-07-22 01:28:0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对“新能源车”百姓不太买账 新政策开“药方”

新华社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21日正式发布,分加快充电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破除地方保护等六个方面助推产业发展。工信部部长苗圩称,此次扶持政策力度空前,含金量极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我们已从市场培育期转为发展期。”苗圩称,此次意见是在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状态基础上,对2012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出台后必将激活市场活力,加速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事实上,近一两年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一些地方,对新能源车支持力度都挺大,但普通百姓买账的依然不太多。问题在哪儿?针对当下新能源车的种种“痛点”,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新政策开出“止痛”良方。

怎么解决 购车贵

新能源汽车有多贵?举个例子,比亚迪新能源车E6定价31万到33万元不等,可比的比亚迪S6定价10万到13万元。记者比较几家车企发现,新能源车定价通常是可比汽油车定价的2倍到3倍,即便减去补贴,仍然要高出60%到100%不等。

【药方】除此前已经出台的“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外,此番新政策还提出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政策并做好减免工作,同时要继续落实好汽车消费税政策。

【点评】新能源车贵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高,在电池成本无法迅速下降情况下,政府推出税收优惠无疑将大大助力新能源车的推广。以10%的购置税率计算,光免征购置税,购买比亚迪E6这样的电动汽车,消费者就将少掏2万到3万元。

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说,从长远看,车企还是要通过降低电池成本,让电动车在经济上更具竞争力。当前,已有车企提出计划,用数年时间争取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具有价格竞争力。

怎么解决 充电难

尽管一些地方放出消息要大规模兴建充电设施,但受土地、产权等各种因素制约,未见明显效果。即便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普通居民要找到方便的充电设施都十分困难。一些4S店已经兴建的充电设备,由于输电线路等原因处于闲置,此类情况很常见。

【药方】此番新政策的25条具体措施中,有7条内容专门针对“充电难”,从城市规划、充电设施用地、用电价格、关键技术攻关到落实具体责任等各方面对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提出指导意见;新政还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

【点评】充电设备不完善,是新能源车推广的核心“痛点”。指导意见对用地、规划等都进行明确,但具体到操作层面,依然需要各地方出台细则。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营销部高级工程师黄宇认为,充电设施的建设要征求产权单位的同意,这其中涉及安全、运行和管理等问题。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协调各项资源,北京市表示争取到2017年形成一些5公里半径的充电网络。

怎么解决 地方保护

想买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北京,不行!因为它没有纳入北京的新能源车推广目录。新能源车想进入某地销售,生产车企必须到本地投资设厂。类似这样在新能源车准入上设置门槛的做法,在全国很多城市并不鲜见。

【药方】新政策明确,各地区要执行国家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广目录、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重复检测检验、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在本地设厂、要求整车企业采购本地生产的电池、电机等零部件等违规措施。

【点评】地方保护,令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能进入所有的试点城市,没有实力的企业即使有地方政策的支持,仍然不能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不仅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规模无法扩大,车企也背负沉重的投入成本。去除市场上所有的地方保护主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将无可限量。

怎么解决 里程焦虑

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不高,导致市场上多数电动车续航里程依然偏低。目前国内续航里程最长的比亚迪E6一次充满电可行驶300公里,而其他品牌通常在100公里到200公里之间,有的甚至还不足100公里,难以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药方】新政策提出,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盒信息系统、充电加注、试验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及整车集成技术集中力量攻关。

【点评】里程焦虑核心是电池技术水平问题。许艳华说,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寄希望于提高电池技术水平,尤其是电池材料技术进步。她透露,中汽协已联合一些车企成立动力电池研究院,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动力电池成本有望降低一半以上。

(新华社记者 华晔迪 张辛欣 杨毅沉 )

据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