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巫溪红池坝西流溪,队员们骑马感受草原风光。
7月24日,巫溪红池坝西流溪,同行的向导找到一种珍贵蛇药。
7月24日,巫溪红池坝西流溪,队员们在溪水中找到珍贵的中华小鲵后将它放归大自然。本栏图片由记者万难、特约摄影谢智强摄
7月24日清晨,从香甜的梦里醒来。恍惚中,有迷蒙的雾气,穿透木屋的缝隙,在眼前飘散。
西流溪溪畔,杨柳葱绿,马驹早起散落原野。一缕阳光穿过破晓的朦胧,洒落马背一片金黄。剪影定格,新的一天在东方冉冉升起。
这是红池坝穿越活动的第3天,连日穿越在身体中累积的疲劳,已在西流溪湿地温暖的梦乡中消失无踪。探险队员策马奔驰在原野上,探寻西流溪湿地那潜藏的秘密。
1 策马奔腾 技巧很重要
7月的西流溪湿地,绿草如茵,各色野花点缀其间,山峦环抱,溪水潺潺,在如梦似幻的山峦间有着江南水乡小家碧玉般的精致。骑在马背上的探险队员们,犹如置身画卷。
“马儿啊,你慢些走,让我好好看看这些野花野草。”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抚摸着马的鬃毛,探险队员王景美已经完全沉醉。
却不曾料到,她无意中双腿夹了马肚子,又将缰绳拉紧了些,马儿竟然由慢走变成了慢跑,这可把王景美吓了一跳,惊慌得叫出了声。
见此情景,16岁的杨青双紧跑几步,一下就抓住缰绳,“你把缰绳拉紧了,马儿以为你让它跑呢。”杨青双是西流溪当地人,也是这匹马儿的主人,从四五岁开始,杨青双就开始骑马,不仅骑术精湛,对马儿的脾气也是了如指掌。
“马儿聪明、听话,但骑马也是有技巧的。”小的时候,杨青双就背着大人偷骑小马,她告诉探险队员们,骑在马上,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好身体平衡,这可以借助马镫和马鞍上的铁环完成,“双脚蹬住马镫,双手抓紧铁环,保持平衡。”而保持平衡,只是骑马的基本要领,要让马儿听话,最重要的就是对缰绳的使用,“要让马儿往右,就拉紧右边的缰绳,往左就拉左边的”,杨青双骑在马上,边说边演示着,只见她轻拉缰绳,马儿就停了下来;双腿一夹马肚子,拉紧缰绳,马儿就跑了起来。
“来,你上来吧,我带着你跑。”马儿跑了个小圈回到王景美跟前,杨青双热情地邀请着王景美。青绿的草原上,两人在清晨的阳光下策马奔腾……
2 野花野草 都是中草药
“这里有这么多龙缠柱啊,我要挖些回去种起。”当王景美和杨青双还在策马奔腾时,向导斯发林却在草地上有了新发现。
只见他先是盯着草地上的一株野花看了一会,随后小心翼翼地将野花根部的土层刨开,再用铲子将野花连根带泥挖了起来。
“这可是稀罕东西,现在少见了。”斯发林手中的这株野花,不过十几厘米高,细细的花瓣排列成螺旋状,盘旋在绿色的主干上,犹如一条细小的盘龙盘旋在绿色的柱子上,它的名字“龙缠柱”,就是这么来的。
斯发林介绍,龙缠柱是红池坝地区村民们用来防蛇、治蛇伤的最主要的中草药,在天子城草原、银厂坪草原等都有生长,“前几年挖得太狠,少了”。让斯发林没想到的是,在西流溪湿地的这片草地上,居然密集生长着十几株龙缠柱,这可把他乐坏了。
“这些野花野草,好多都是宝哦。”斯发林是采药人,对于红池坝这片高山草原上生长的花花草草了如指掌,“龙缠柱可以治蛇咬,大蓟可以防糖尿病,天麻治头痛……”
不过,近几年,龙缠柱、天麻、丹参这样比较名贵的药材已经越来越难找到野生的了,这让斯发林对找到的龙缠柱格外珍惜,他小心翼翼地挖了几株放到随身携带的药篓里,“不能挖完了,得留点根。”
3 在西流溪 发现“小娃娃鱼”
西流溪湿地,因湿地中由东向西流经着一条小溪而得名。这条小溪,便是西流溪。
找一处溪湾,翻开溪底的鹅卵石,幸运的探险队员能在石头底下发现一种长10厘米左右的奇怪生物。这种生物头长大于头宽,有较长的四肢,贴体相向时指趾相遇,还有一条末端像刀片一样的尾巴。
“这是小娃娃鱼,只生长在水质和环境好的地方。”李文权是红池坝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据他介绍,在整个巫溪,也只有在西流溪发现了“小娃娃鱼”。而之所以叫“小娃娃鱼”,是因为这种动物体型和娃娃鱼,也就是大鲵几乎一模一样,但个头却和大鲵天差地别。
那么,“小娃娃鱼”究竟是什么动物呢?探险队中,有萧山科协的工作人员,据他介绍,“小娃娃鱼”其实是小鲵,属两栖动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靠肺和湿润的皮肤交换空气呼吸,离开水面陆栖时不敢离水源太远,以苔藓或节肢动物幼虫为食。
由于濒临灭绝,1986年,小鲵与国宝大熊猫一起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事实上,这种有3亿年历史、与恐龙同处一个发展时代,当年曾与恐龙“称兄道弟”的古老物种,历尽沧桑劫难能顽强地繁衍生息至今,本身就足以令人震撼,堪称珍贵的“生物活化石”,被生物学家誉为研究古生物进化史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