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穿越历史硝烟的复兴路

2014-07-26 02:33:24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祭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穿越历史硝烟的复兴路

1894年9月17日,清朝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展开血战,这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最为壮烈的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将领邓世昌(右上)率“致远”舰等拼死抗敌,并以受伤之舰撞击敌主力舰“吉野”号,全舰官兵25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图为战斗中的“致远”舰。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穿越历史硝烟的复兴路

1949年10月1日,数十万人聚集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穿越历史硝烟的复兴路

2014年7月25日,盘锦边防支队官兵在辽宁省盘锦市田庄台镇的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前庄严宣誓。

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穿越历史硝烟的复兴路

1894年7月25日,日本军舰在丰岛海域偷袭济远、广乙两艘运兵船,不宣而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本版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120年前,黄海上一场早已注定胜负的战争,改变了两个东方国家的命运:中国一蹶不振,从此重新寻找救亡图存、实现现代化的复兴之路;日本一战而起,开始走上对外扩张、无法回头的侵略之路。

回望甲午战争的滚滚硝烟,失败背后的原因无比清晰,而挫折带来伤痛犹未平复。

知耻而后勇。120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在苦难中汲取力量,奋发图强,寻找到了一条民族复兴之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攻坚克难中再创辉煌。

1 道路决定命运

30年洋务运动造成的繁荣假象在日本战舰面前不堪一击,甲午战败掀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页

7月25日,在北洋水师覆灭之地刘公岛,海军北海舰队两艘船艇,同时拉响汽笛120秒。官兵们脱帽肃立,垂首向北洋水师阵亡将士们默哀。

120年前的这一天,日军突袭中国北洋水师“高升”号,丰岛海战由此爆发,甲午战争拉开序幕。

9月,中日在黄海丹东海域爆发海战,包括致远舰在内北洋水师多艘舰船被击沉。随后,日军攻入大连旅顺,将全城2万多人屠杀殆尽,只留36人抬尸。

奇耻大辱,痛为国殇。

“复建致远舰是对战争的记忆与反思。”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甲午战争的失败,将中国拖入了鸦片战争以来最黑暗的深渊。其负面影响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才重新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甲午一战,中衰日强。

作为甲午战争的结果,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签署《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中国赔款相当于日本4年多的财政收入。”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超说,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钓鱼岛也是日本通过此战窃取的。

日本利用战争横财扩充军备、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完成了由弱到强的经济飞跃和军国主义政治的形成。而中国则一蹶不振,迅速陷入了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境地。

巨量的赔款割地不仅掏空了清政府的家底,还击碎了近代以来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迷梦。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启动了洋务运动,成果斐然。“然而,甲午战争让中国洋务运动33年积累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中国的复兴进程被彻底打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说。

为什么会输?为什么会输给日本?是当时横亘在国人面前不解的课题。其实,自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园子起,胜败已分。

“一个落后的国家,一个没有精神的军队,如同羊与狼争。”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日本之胜,并非胜在船坚炮利;中国之败,并非败在北洋水师,而是国家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甲午之败,惊醒多少中国人:不是兴办实业、买枪买炮,就可以不再挨打,中国的落后在于落后于时代的制度。

2 苦难成就辉煌

甲午战争后,面对厄运和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奋起抗争,历经百多年的艰辛探索,找到了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甲午战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清王朝当政者没有找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路径,洋务运动救中国不过是南柯一梦。

120年前,一些有识之士在甲午战争的炮声中惊醒,开始重新观察周围的世界,重新确认前进的方向,重新选择复兴的道路。

1894年11月,黄海海战失败、甲午战争仍在进行,孙中山等人就在美国檀香山发起成立兴中会,播下了辛亥革命的火种。1895年5月,听闻《马关条约》签定,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大幕。

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维新、革命两股政治力量在甲午战争后的二三十年间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又先后败下阵来。

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君主立宪到三民主义,一次次地探索,一次次地抗争,一次次地失败。血的教训告诉中国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搞些修修补补的改良主义是行不通的,照搬西方模式走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也是行不通的。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道路可以救中国?

1917年,在甲午战争后另一个被日本击败的大国——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次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一条崭新的社会主义道路。1921年,一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汇集到这面红色旗帜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曲折前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终于走出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了。但将历史的镜头拉长,中国最终却是“胜”的一方。恰恰是失败唤醒了中华民族,使之浴火重生,走向辉煌。

“中国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国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中国民气之昂扬向上,与120年前决然两途。”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说。

3 历史昭示未来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两个甲子的历史变迁,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铁律。

饱经磨难沧桑,历经百多年探索,今天,中华儿女终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站到了实现民族复兴新的起点。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自信和自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而密切,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接下来该怎么走?

“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给出的答案。

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因为深知贫困之艰,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同各国共担风险,共享机遇,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贡献力量。

因为深知战乱之苦,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原则、重情谊、讲道义、谋公正——对大国关系,主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在国际上,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积极倡导并践行新安全观。

反观日本,掌权的右翼势力却不断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扩充军事力量,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值得世人警惕。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2014不是1894,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120年前那场战争,不是要沉湎于历史苦难,而是要洞察历史规律,汲取智慧,把握大势,推动历史进步潮流滚滚向前。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徐扬 刘华 )(据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北海舰队在刘公岛举行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活动

新华社山东威海7月25日电 (杨茹 王庆厚)海军北海舰队25日在威海甲午战争故地刘公岛,开展以“铭记甲午耻、践行强军梦”为主题的水兵集体签名宣誓、舰艇鸣笛、瞻仰凭吊等活动,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丰岛海战爆发。“选择在甲午故地,在丰岛海战爆发日,举办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让官兵们身临其境去感受那场刻骨铭心的战争,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献身建设强大海军的热情。”北海舰队某水警区政委董振玉说。

停靠在铁码头、悬挂满旗的某水警区任丘艇和伊川艇,同时拉响汽笛120秒。官兵们脱帽肃立,垂首向北洋海军的将士们默哀。随后,8名礼仪兵向“海魂”雕塑台敬献花篮。

鲜花寄哀思,誓言慰忠魂。水警区官兵们沿着历经百年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经过北洋提督署北山岗,来到北洋海军忠魂碑两侧肃立,他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牢记历史,聚力强军,维护海权,圆梦海疆。”

在甲午战争博物馆里,1000多幅甲午战争历史照片和300多件舰船文物,再次把官兵带到了那个惨痛的历史记忆中。“清政府输得太惨烈了,这是一种耻辱。”水警区装备部修理所教导员张小松说,“我们要吸取惨痛的教训,不能让历史重演!”

新华时评

危险的“荣耀” 危险的复活

——写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甲午战争120年后的今天,在日本靖国神社拜殿前,宣扬侵略战争历史的两座石灯笼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世界和日本带来的巨大灾难。在右翼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安倍政权,如果继续一意孤行,陶醉于危险的“荣耀”,日本就有可能重蹈覆辙,给地区和平稳定造成危害。世人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为实现其侵占朝鲜和中国的野心,偷袭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的清朝军舰,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

120年后的今天,在日本靖国神社拜殿前,赫然矗立着两座记录日本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全面侵华战争“武功”的石灯笼。在日本右翼分子心中,这两座石灯笼是昔日“荣耀”的象征;而在爱好和平的世人眼中,这是记录罪恶历史的耻辱柱。

“明治神话”的背后

在日本近现代史上,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被称为“明治神话”。在“富国强兵”“脱亚入欧”口号下,日本发动了两场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甲午战争作为日本近代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对外战争,其结果对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日本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日本由此走向军国主义。

甲午战争的结果,让通过明治维新崛起的日本误以为,战争和侵略可以带来富强,也令日本社会心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统治阶层,到知识分子,甚至是普通百姓,普遍产生了日本作为列强的所谓“大国意识”。急剧膨胀的优越感,为军国主义思想的疯狂滋长埋下隐患。

危险的“荣耀”

甲午一战,让日本在以邻为壑、穷兵黩武的道路上狂奔,最终给中国和亚太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留下了至今难以弥合的伤口。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合力打击下,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宣告了军国扩张史的末路。

然而战败后,日本社会对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基本没有反思。上世纪60年代,二战伤痕尚未愈合,日本人司马辽太郎一部美化和歪曲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小说《坂上之云》,再次将“明治神话”捧上了巅峰。

“明治神话”也好,“明治奇迹”也罢,以《坂上之云》为代表的“明治史观”是对战前日本“神国史观”和“皇国史观”的延续,也开启了战后日本右翼为历史翻案的所谓“大东亚战争史观”“靖国史观”。

更加令人忧心的是,这一危险的“荣耀”基因至今深植日本社会,一遇到合适的土壤环境便会蠢蠢欲动,再度繁殖。不久前,赞美二战“神风”特攻队员的畅销书和同名电影《永远的零》风靡一时,便是明证。

危险的复活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明治神话”在日本进一步抬头。特别是安倍在推行其军事、外交政策时,经常喊出“危急存亡”“安全严峻”“保护盟友”“积极和平”等口号,让人们想起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统治集团惯用的术语。

1894年,明治天皇在对清朝的宣战诏书中,就赫然打着“和平”的幌子;在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中,也是到处可见“和平”字眼,这恐怕绝非巧合。而安倍政权将“安倍经济学”视为“富国强兵”的工具,捡起的还是明治时代的旧梦。

甚至在煽动民意和引导舆论方面,一些做法也与120年前似曾相识:右翼势力和一些媒体煽动“厌华憎韩”风潮,安倍当局则别有用心、不断释放误导和恶化民众情绪的信息,并在国际场合歪曲事实,大打舆论攻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甲午战争120年后的今天,宣扬侵略战争历史的两座石灯笼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世界和日本带来的巨大灾难。在右翼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安倍政权,如果继续一意孤行,陶醉于危险的“荣耀”,日本就有可能重蹈覆辙,给地区和平稳定造成危害。世人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据新华社东京7月24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