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十四问直击财政资金使用热点 提高财政透明度

2014-08-01 06:56:16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萧山日报讯 (记者 杨冰)7月31日上午,为进一步推动政府科学理财、提高财政透明度,出席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举行联组会议,就我市2013年市级财政决算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当天上午,有14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提出问题,到会的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城乡建委等12个部门负责人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此举既是加强人大对财政预决算监督工作的落实,也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来积极回应群众盼望知道财政资金如何使用的诉求。”现场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说。

由于事先市人大财经委征求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有几位同志明确提出要进行询问。

“年初的财政预算和年底的财政决算,为什么差异那么大?如何避免这一问题?请财政局作答。”常委会组成人员刘作禄率先发问。

市财政局局长封毅从3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回答:一是中央提前下达补助是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年度中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增加;二是部分二次分配资金需要由主管部门在执行中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三是我市财力比较薄弱,长期以来形成了“过紧日子”的观念,在预算安排上从严从紧,并预留一定财力,以应对年度中出现的一些重大增支。

针对这一问题,封毅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即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今后将从提高预算的完整性、提高预算的细化程度、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增强预算透明度上着手,解决预决算差异的问题。

随后,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次提问,市级部门负责人一一作答。

“提问紧扣大局、关注民生,观点鲜明,非常客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同志回答问题时,正视问题,坦诚回答。询问的过程高效互动,回答问题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出席专题询问会议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说。

市政府回应——

虚心听取意见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

萧山日报讯 (记者 杨冰)7月31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对2013年市级财政决算有关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的联组会议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到会听取意见。

翁杰明表示,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询问的方式,对于财政决算以及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是非常科学的方式。相关市级部门要正确认识人大监督,增强依法理财意识。作为政府管钱用钱的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站在群众立场,把纳税人的钱管好、用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翁杰明强调,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问涉及的领域很广,一些问题还比较尖锐,直指财政和财务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多发问题,有一点“刺刀见红”的味道。相关市级部门要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深入吸收专题询问的成果,抓好询问问题的落实。在人大的监督下,深入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的水平。也欢迎媒体的监督,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让人民群众既能了解专题询问的重大意义,又能了解在人大的监督下财政的流向。

热点聚焦

1、预算内资金管理不善如何解决?

重点从“放”“核”“查”下功夫

常委会组成人员:去年我市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市级财政预算内统筹资金存在进度严重滞后、擅自调整建设规模或者用途等,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将重点从“放”、“核”、“查”三方面下功夫。“放”即在区县权限范围内充分放权,由区县统揽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核”即继续加大对项目审批和权限下放各环节和全流程的核查,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随机抽查处罚机制;“查”即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及区县严肃查处。

2、专项资金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市场化模式支持竞争性领域企业及项目

常委会组成人员:我市设立了工业振兴专项资金、民营经济专项资金等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这些资金的使用还有问题,如去年工业振兴专项资金没有按照标准分配约1.55亿元、民营经济专项资金存在企业私自转账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市经信委:对工业振兴专项资金,下一步将细化项目支持标准,并优化资金支持模式,安排2亿元注入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模式支持竞争性领域企业及项目。

对民营经济专项资金,将开展专项资金账务管理培训,并出台资金管理使用指导意见,强化监督和项目监测。

3、如何让财政报告易懂?

专业术语要增加备注解释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于财政预决算报告,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觉得较难读懂,今后财政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市财政局:财政报告难懂,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一定专业性,报告的体例和表述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对财政工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报告的撰写,使表述进一步通俗化,多采取图表方式,让报告更直观、好懂。对一些必须采用的专业术语要增加备注解释。同时要加强财经工作的宣传。

4、城市建设配套费怎么征收和分配?

去年主城九区征收116.1亿元

常委会组成人员:城市建设配套费是城市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这些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

市城乡建委:去年主城九区征收城市配套费116.1亿元。目前,我市主城区绕城以内2737平方公里属于Ⅰ档标准,按每平方米290元计征;主城区绕城以外2736平方公里属于Ⅱ档标准,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50元计征。主城九区城市建设配套费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征收,各远郊区县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标准由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行确定。

去年主城九区城市配套费使用,主要用于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建设、中心城镇和农村危房改造以及市政设施常年维护等31.3亿元,占26.9%;按规定提取电力管网下地、商业网点、基层卫生和社区公共文化等各项配套建设各种专项26.3亿元,占22.7%;通过先征后返用于公租房建设等21.14亿元,占18.2%;按体制返还主城区37.4亿元,占32.2%,由主城各区专项用于区级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

5、土地出让金如何征收?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常委会组成人员:请问市国土房管局,去年我市土地出让金如何征收的?征收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今后如何改进?

市国土房管局:我市土地出让收入,主城区实行市级收支管理,其余区县由所在区县进行收支管理。具体做法:一是实行严格招拍挂出让制度,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率达100%;二是不断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对土地出让金的征收、减免、使用等作了严格规定;三是土地出让收支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土地市场平稳健康;指导区县(自治县)和市级土地储备机构(投融资平台)拓展招商渠道、丰富招商方式,增强地产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如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控?

债务管理不力的区县将被问责

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央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性债务,目前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加强管控?

市财政局:去年我市健全了管理制度,实施了预警约谈,落实相关控债措施,强化了动态监控,并推进审计整改。下一步我市逐步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并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约谈和考核问责机制。将政府性债务管控工作纳入市对区县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对债务管理不力、造成债务资金断链等重大风险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行政问责。

7、如何加强生态补偿?

将优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分配机制

常委会组成人员:市级财政对渝东南、渝东北两个生态区的生态补偿是怎么安排的?

市财政局:去年我市节能环保及生态补偿等方面投入197亿元,并根据“五大环保行动”总体规划,以及人口、GDP、产值等财经统计数据测算资金需要,相应补助区县132亿元,其中渝东南、渝东北104亿元,占区县补助总额的八成左右。

下一步将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对渝东北地区的市级税收实行全额补助;对渝东南地区,在地方级税收全留的基础上,增加民族地区发展资金规模。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分配机制,将森林保护面积、环境质量改善等生态指标纳入分配因素。

8、如何发挥科技资金绩效?

建立了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常委会组成人员:我市科技资金安排情况是怎么样的?今后采取什么措施,充分发挥科技资金的绩效?

市财政局:市级科技支出12.31亿元,主要用于科技集成示范项目、应用技术开发、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培养、科研院所能力建设等。此外,2013年市财政还安排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1亿元,目前该基金规模已达到10亿元。该基金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放大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向科技领域,以多种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今后将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加大对重大、基础、共性的科技项目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领域;完善科技经费监督机制,扩大科研单位自主权,调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

9、如何避免项目资金被挤占?

加强管理和审计监督

常委会组成人员:从近年来审计工作报告发现,财政资金一直存在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现象,如2013年对6个部门审计,有5个部门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支出7292万元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市财政局:对单位挤占项目经费的问题,市财政从完善预算定额、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解决;对部分区县挪用项目资金的问题,一是按照审计要求督促整改、限期追回;二是建立健全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并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提高区县财力保障水平。

市审计局:要解决挤占挪用的问题,除各级政府、各部门应增强财经纪律意识,要严格执行财经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外,还应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财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项目支出编制规范,编足基本支出;二是财政部门应根据物价水平,提出合理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避免预算定额不足;三是进一步完善市级和区县的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增强区县财政资金的统筹能力;四是审计机关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对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推进审计结果对外公告制度。   (本报记者 杨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