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开县大德镇刘家坪村,刘碧芬扛着锄头去看护田里的庄稼。 特约摄影 马多
8月3日清晨,开县大德镇刘家坪村五组村民刘碧芬起了个大早,她要趁着清早凉快,去看护田里的庄稼。
“天热啊,往年这个时候,田里都裂了。”尽管这几天开县的最高气温一再突破40℃,但在海拔1250米的刘家坪村,早上的天还有些凉。刘碧芬特意穿了件厚实点的衣服,戴上毡帽,扛上锄头出了门。
“娃儿都在外面打工,就我和老头子在屋头,种了几亩水田,可不能干了。”对于庄稼,老人极为上心,“去年大旱,堰塘又垮了,粮食差点都不够吃。”
刘碧芬说的“堰塘”,就在她家前面,这口被当地人称之为“大堰塘”的山坪塘,蓄水量约为3200立方米,担负着周边200多亩水田的灌溉任务。
不曾想,就在去年7月份,庄稼最需要水的时候,本就四处漏水的堰塘堤坝,因为年久失修垮塌了。
“天干的时候,不仅是庄稼,连我们喝水都指望着它呢。垮了,关不住水,我自己都是到沟沟里去找水喝,庄稼根本就顾不上了。”说起去年那段缺水的日子,刘碧芬有些哽咽。“大德镇境内没有河流经过,历年都缺水。”镇党委书记肖仁军还记得,2011年大旱,镇里田地龟裂,连秧苗都种不下地。“现在好了,大堰塘修好了,能关住水了,水田也不缺水了。”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开县全面整治境内的山坪塘。“大德镇500方以上的山坪塘,我们整治了1400多口,一口山坪塘的整治费用平均为5万元。”开县农田水利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廖中顺介绍,开县山坪塘整治遵循了几个原则,“能够解决群众吃水困难的优先整治,集体的山坪塘优先整治,环境无污染的优先整治等。”
“现在的堰塘修得漂亮,堤坝也结实。”走过修葺一新的大堰塘,刘碧芬的脸上满是笑容。身后,成片的庄稼正绽放着绿油油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