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副总裁、萧山汉昌文化产业集团总裁王小虎。特约摄影 谢智强
“为什么西方的达芬奇、梵高的绘画艺术成了全球收藏家顶礼膜拜的对象,每幅作品价值动辄上亿美元,而拥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品,如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家的作品价值却远远不及他们?”见到王小虎时,他首先抛给记者一个问题。
作为即将于下月正式运行的萧山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文交中心”)副总裁、文交中心艺术品交易部独家授权的萧山汉昌文化产业集团总裁,王小虎多年来一直在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机制上进行探索,并着力在萧山营造一个文化与金融的对接平台。在他看来,东西方艺术品的巨大价值差距在于没有将文化艺术品价值转换为资产交易价值。
8月21日,本报记者独家对话王小虎,了解其团队背后的故事。
如何破解艺术到资产的价值转换?
依赖于科学的交易市场和机制
“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承载的文化、历史和思想价值,是仅有几百年历史的近现代西方艺术作品不能比拟的。”王小虎说,中国的绘画、雕刻、建筑,都是与自然直接对话的结晶,艺术家通过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虫草鸟鱼,寄托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但国内经典艺术作品的价值长期被低估,是王小虎的心头之痛。
“事实上,中国经典艺术作品中简约而含蓄的哲学思想,空灵而天然的意境,曾为达芬奇、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大师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王小虎认为,如何破解中国经典艺术作品从艺术价值到资产价值的转化问题,仍有赖于艺术品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的科学设计与规范化运作。
记者了解到,王小虎的从业履历,为其最终推动这一机制的探索和运作打下了基础。他曾担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企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文化企业报告》执行主编。此前,他在文化产业项目设计、艺术品投资与管理、大型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际操作经验。
历时5年进行调研
设计出全新的艺术品交易规则
即将于下月正式运行的文交中心,其艺术品交易规则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王小虎介绍,关于文交中心艺术品的一系列交易规则与交易模式,实际上经过了一个长达5年的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过程。
自2009年以来,王小虎带领其团队深入调研了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的文交所,并组织涉及金融、证券、法律、艺术、科技等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或机构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此基础上,王小虎及其团队在萧山文交中心的艺术品交易规则、交易模式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在法律框架下,建立了目前国内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品交易规则。
“文交中心一旦正式运行,将标志着目前艺术金融化瓶颈的破解,也标志着萧山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王小虎说。
10大创新点打造完备交易体系
让全国的艺术品都到萧山来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家被撕裂为几大群体。”王小虎认为,有坚守中国主流文艺创作传统的,从事西方艺术创作的,以及希望从“融合中西方元素”的实验中获得更好“钱景”的。但在当代艺术品市场,西方艺术思潮和交易平台处于主导地位,中国艺术家群体的“文化自信”正在被日益削弱。
萧山文交中心的正式运行,有望改变这一局面。
王小虎透露,汉昌集团正致力突破中国传统艺术家作品价值转化为资产交易价值的“最后100米”——通过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金融中心和交易体系,推动萧山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大众化。
记者了解到,汉昌集团为文交中心注入的“秘密元素”包括建立交易参与主体体系、创立交易保荐商制度、建立艺术品保真体系、建立交易风险控制体系等10大创新点。此外,艺术品展示与物流中心、鉴定与估价中心、艺术品拍卖中心、艺术品银行等在内的20个重点项目都在王小虎的计划当中。
“打造这样一套完备的艺术品交易体系,是为了将全国的优秀的艺术品、艺术家以及艺术机构都带到萧山来。”王小虎说,通过全新的平台,他有信心在3至5年内把萧山建成全国艺术与金融对接的重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