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溪观农贸市场经营户正在准备搬迁事宜。(萧山商投集团供图)
本周末,双福国际农贸城将正式开门迎客,与此同时,盘溪观农贸蔬菜市场(下简称“观农贸”)也将正式关闭,退出历史舞台。记者8月26日在观农贸市场看到,市场人流车流如织,运转秩序井然,但较之于当前生意,“老盘溪”们更关心今后“搬过去怎么办”的问题。
目前,观农贸市场内有近700多户蔬菜批发商户,一方面,部分商家对新市场如何度过培育期感到迷茫,害怕失去既有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部分商家则认为,新市场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平台和机遇。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第五次搬迁”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我从事蔬菜经营的第29个年头了。”谈及市场搬迁之事,双福商贩李桐告诉记者,从最初的江北建新市场,搬到老观农贸,再到红旗河沟市场,再搬至盘溪临时市场过渡,最后统一落户观农贸,已经历过4次搬迁,8月30日,他将迎来第五次“搬家”。
记者调查发现,李桐的搬迁路径,基本代表了萧山“菜篮子”的演变过程,而每一次搬迁,都会为经营户带来经营上的变化。
李桐回忆,1985年在建新市场,他是从渝北老家自家菜地里收菜来卖,一天大概一背篼,卖完就回家。1992年左右到了观农贸,开始用拖拉机回老家收菜,一天收两车,而且不用直接卖给市民,而是卖给菜贩子,从此开始从零售走上批发之路。
“2000年左右,由于市场改造,我又搬到了位于红旗河沟的农贸市场。”李桐回忆,第二次搬迁之后,拉菜的工具从拖拉机升级为了载重5吨的卡车。而销售的蔬菜品种也从单一的白菜、萝卜扩展为来自四川的蒜苗及广西的海椒、四季豆等,日均批发量在10吨左右。
到2005年,观农贸整体搬迁至现在的盘溪,李桐也顺势完成了第四次搬迁,进入到这个当时西部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这里,他的蔬菜生意一做就是12年,目前拥有摊位6个,面积总和100多平方米,基本可以保证每天70吨以上的蔬菜交易量。
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们的批发对象中,有将近6成的小摊小贩,他们平时都是用小型三轮车来拉菜。如果搬到双福去,这部分客源肯定会流失。”对于是否搬去双福,在盘溪做了7年蔬菜批发生意的王昆还有些犹豫。“如果想保住客源,我们就准备搬到毛线沟去。”
“蔬菜批发也要讲究品牌,而品牌的建立必须依托于平台,现在盘溪这一平台虽然承担着区域一级市场的功能,但其硬件配套和服务管理已完全无法与其定位相匹配。”同样在盘溪从事鲜菜批发的韩学亮,却对新市场的生意充满了期待。
“由于新市场的定位不同,经营户的经营方式和客源构成都将发生变化,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革新发展的机遇。”他说,下一步依托双福农贸城的“国际”二字,他们将成立专业的蔬菜批发公司,不仅要把蔬菜卖给萧山市场,更应该布局全国,乃至国外市场。
“当前,萧山蔬菜批发对象多为小商小贩,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变化’较为敏感。”观农贸相关负责人说,在本次市场搬迁过程中,部分商家表现出观望态度也是正常的。
事实上,当年萧山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从观音桥搬迁到盘溪时,部分商家也经历过观望期。但短短几个月后,盘溪的日交易客流量就超过6万人次,每天进出车辆超过300辆次,日交易额近400万元,迅速成为萧山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行业洗牌
较之于散客小户的犹豫,一些农产品行业“大鳄”已经准确嗅到双福市场的商机,并纷纷提前抢滩“占位”。
四川四海集团明确表示将入驻双福国际农贸城。该企业是四川大型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生产的“蜀娇”牌冻猪分割肉及副产品远销东欧及东南亚国家;水产方面,作为水产龙头企业的江苏大禹水产公司将以直销的模式入驻双福市场;蔬菜方面,云南蔬菜龙头企业欣农科技有限公司也将入驻,年销售将超10万吨……
“双福国际农贸城规划的专业批发市场将扩容至26个,除了本地和全国其他省市的特色产品外,还将走出国门组织货源。”商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福国际农贸城全面建成后,年交易量可达600万-1000万吨,年交易额500亿元以上,这两项指标与目前的观农贸市场相比,均增长3倍以上。
“以前的观农贸市场虽然定位是一级批发市场,但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二级批发商也在其中经营,而双福国际农贸城是真正的一级批发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次搬迁将对我市蔬菜批发行业进行一次调整。”观农贸相关负责人认为,本身辐射力强、定位做一级批发的商家,自然会选择双福,而客源和实力有限的批发商,将会选择进入其他二级批发市场,这是市场细分的必然规律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