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机票,除了票价本身,还包含被称为“民航发展基金”的几十块钱。这笔钱为什么要收、到底花在哪了?
2012年,饱受争议的机场建设费被整合成民航发展基金。2013年,该基金收取超过250亿元,其背后是3亿多人次乘坐飞机。
记者追踪发现,这笔收取长达20余年的钱,从“收”到“支”都存在一些疑问。
应“全额上缴”国库的钱,部分进了企业腰包?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民航发展基金收入252.63亿元。根据财政部2012年印发的《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民航发展基金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并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专款专用。
实际操作却不尽然。记者查阅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报发现,其营业收入72.24亿元中民航发展基金收入10.6亿元,占总营收14.7%。广州白云机场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51.41亿元中机场费收入6.52亿元,占总营收12.7%。
既然相关规定要求“全额上缴中央国库”,为何又成了上市企业的营业收入?
白云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称,2003年财政部驻广东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曾批复:同意白云机场的机场建设费“扣除按规定应上缴中央国库的部分后,剩余部分作为本公司的营业收入核算”。
2012年,机场建设费已“变身”民航发展基金。2003年针对“费”的批复,还能作为将“基金”放入“自家口袋”的依据吗?“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联系白云机场,对方称:“这是财政部等部委批准的规定,白云机场严格按规定执行。除此以外,不做回应。”
财政部驻广东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民航发展基金合并后,白云机场并未就“能否将民航发展基金部分作为营业收入”向他们请示。白云机场在2013年报中继续将部分民航发展基金按2003年批复作为公司营业收入的说法,他们并不知情。“如果没有新的批复,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来执行。”这位负责人说。
一年“其他支出”近29亿元,具体流向待解
除了“贴补”企业的钱,其余上缴国库的钱花在哪儿了?
记者查阅2012年民航局关于民航发展基金的收支情况说明,上百亿元巨款只公布了收入104.48亿元、支出104.95亿元两项总额,而公众最关心的资金支出明细却并未公布。
今年7月公布的《2013年度中国民用航空局部门决算》显示,民航发展基金支出91.62亿元,公布的支出明细共9项,其中“民航机场建设”4.25亿元,“通用航空发展”3.9亿元,而“其他民航发展基金支出”却高达28.97亿元。报告对空管系统、机场补贴、民航安全、节能减排甚至是征管经费等经费都一一列支,为何还有这么大一笔“其他支出”?
而审计署近两年对民航局的审计发现,在使用民航发展基金的过程中存在种种违规现象。
——挪用。审计报告显示:“2012年,民航局本级未经批准,将所属管干院二期工程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7000万元改由民航政府性基金安排。”“哈尔滨机场空管工程以报建6250平方米空管工程为名违规搭车建设5111平方米办公楼,工程还存在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准问题。”
——未批先用。审计报告指出:“2009年和2013民航局年,局本级和所属空管局5个基建项目在初步设计未获得批复的情况下,向财政部申领政府性基金预算34450万元。”
争议收费20余年,收费依据何在?
自1992年起,每张机票另外收取数额不等的几十元钱。22年间,除了名称与涵盖内容,围绕这笔钱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等专家告诉记者,在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条件下,机场建设费的性质是“老百姓出钱搞建设”,是一笔公益性质的行政收费。“如今,中国政府收入大幅增长,民航发展基金对财政的贡献微不足道。临时性的、克服困难式的政府性基金也该取消了。”
2011年1月1日起,我国免征支线飞机执飞国内支线航班机场管理建设费。2012年,机场建设费与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合并为民航发展基金。这样的改变并未完全使民众满意。相反,不少人质疑,支线航空收费取消了,干线航空为何纹丝不动?“建设费”变身“基金”,是否给收费“穿上马甲”?收费依据在哪,是否“花得糊涂,收得也不明不白”?
我国《立法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能制定法律。叶青认为,税收法定是基本原则,因此,相关部门若要征收费用,应经过立法部门同意,还应让民众了解征收原因,不能发个部门条例就收钱。“目前,预算法正在修订。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其中重要的就是财权。不仅要把财权关在笼子里面,还要把笼子放在阳光下。”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乌梦达 袁汝婷 据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