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学城的川美大学生文化创意微企园目前有上百家微企,其存活率达到90%以上。 记者 罗斌 摄
漫画/叶绿
川美大学生文化创意微企园内,一位学生正在将工厂尾单进行二次设计,使之成为流行服饰。记者 罗斌 摄
▲荣昌县汇宇小商品批发市场,“80后”大学毕业生古兰、蔡建飞将“大学生微企创业门店”牌匾贴到玻璃门上。特约摄影 朱芸锋
核心提示
电线杆、住宅楼屡禁不绝的“代办工商执照”小广告,不仅让环卫工人很头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想拿到工商执照不容易,尤其“注册资金”、“场地审查”和“先证后照”三项制度,曾像创业者创业路上的三只“拦路虎”。
而作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萧山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从即日起开始执行。这一引人关注的试点,将拉开一项新的改革——
1 一个创业者的尴尬
1月18日,江北某酒店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婚礼。婚庆摄影师徐隆波在现场连按快门,力求完整地记录下这一幸福的时刻。
在萧山婚庆行业,徐隆波已经摸爬滚打了六年,现在依然是一人单干,属于自由职业者。“谁不想把事业做大。”徐隆波坦言,他也曾有过开公司的想法。
2008年初,29岁的徐隆波从浙江回到萧山。利用过硬的技术,他很快在婚庆摄影业站稳脚跟,月收入上万元。然而,要想生意进一步做大,就要承揽利润更高的活儿,比如搞点公司庆典等业务,但因为他没有注册公司,不能出具发票,就接不了这些“活儿”。
“当时东拼西凑了20万元,准备注册公司。”徐隆波说,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办公场地。
兴致勃勃的徐隆波准备在南坪商圈租下一个写字间。不过,他很快沮丧地发现,商圈的写字楼每月每平方米的租金都在150元以上,一间30平方米的写字间,每月租金近5000元,还不包括物管和水电费。
写字楼租不起,徐隆波又在南坪东路某小区找了一套月租金2000元的两居室。但被居委会告知:如果要在住宅楼里开公司,需要拿到整栋楼2/3业主的签字同意。
这栋楼共32层,每层8户,算下来至少需要168户业主签字才行。没办法,徐隆波只得每天爬楼梯,挨家挨户去敲门,还吃了不少“闭门羹”。
第二个难题是注册资本金。按照规定,徐隆波需要存20万元注册资本金到指定银行,凭借验资报告、租房合同、居委会证明,他才能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公司“准生证”——营业执照。
此时,20万元除去租房、装修、购置设备,已所剩无几。怎么办?走投无路的徐隆波想到了街上“代办工商执照”的小广告。
按照小广告上的电话打过去,对方告诉他,他们可以帮忙垫资,但要按照垫资额的1%收费,且垫资的期限不能超过一周,此外还要支付800元手续费。
事实上,正是由于像徐隆波这样“差钱”的创业者大量存在,才催生出一个畸形的行业——工商执照代办。这个行业并不真实创造价值,但却获得了近乎于高利贷的收益。
“实在是太麻烦,最后还是放弃了。”徐隆波告诉记者。
其实,要想拿到工商执照,徐隆波的婚庆摄影行业还不算最难的。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称,像餐饮、住宿这样的行业,企业申办者必须先拿到卫生、公安等行业许可证,才能申办营业执照,也就是“先证后照”。这个过程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
然而,企业申办者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后,不可能坐等拿照,通常都会一边经营一边等待“准生证”,这又导致不少“无照经营”户的诞生。
2 一项来自基层的探索
为了给市场“松绑”,尽可能让工商登记便利化,我市进行了大量探索。
“对重点项目,我们在工作中作了一些适当的变通。”我市某区县工商局负责人透露,几年前,他们为了方便外来投资顺利落户,尝试性进行了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分离的改革。
就是说,工商部门先给企业颁发一个临时执照,企业获此执照后并不能正常营业,但可以进行前期招工、打广告等。让企业在等候办理相关前置许可的同时做好开业前的准备,这样既节约时间,也节约了资金。
2012年,我市通过网上核名、向区县工商部门下放企业核名权限等方式,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登记的便利。
2013年,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当年6月,北碚、巴南、长寿等6个区县及3个微企孵化园开始在微企试点推行以注册资本认缴制、放宽经营场所、“先照后证”等改革,为投资创业松绑减负。
2014年1月,市工商局再次出台31条便民措施,将注册登记工作时限从20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内办结。
这些试点,已让一批创业者率先受益。
在梁平,“北漂”5年、有着丰富电子商务从业经验的徐菠,一直想创办公司却拿不出钱完成注册。政策东风下,他几乎没花钱就成立了一家名为“蒲公英”的电商公司。
在江北区,创业者赵勇峰曾因租不起观音桥商圈动辄上万元的写字楼而搁浅创业梦想。微企登记制度改革后,他花了不到3000元在商圈附近租下一套住宅房,办起了公司。
……
统计显示,2013年,萧山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0万户大关。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吴岗认为,以微企为试验田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创业热情,推动了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加。
市场的呼声与制度设计的矛盾,引起了国家高层的重视。
2013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列为主要改革项目。2013年3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在深圳和珠海两市启动试点工作。
萧山虽然没有被列为试点城市,但一个覆盖全市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正在酝酿,即将出台——
“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创办企业更加顺利简便,从而迎来一个全面创新、创业、创富的时代。”市工商局负责人说。
3 一次顺应市场的改革
徐隆波坎坷的创业故事,或许将不再上演。
吴岗透露,我市推出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将重点对创业路上的三只“拦路虎”开刀。
首先是注册资本金。在此次改革中,最低注册资本金“门槛”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注册资本“认缴制”。即缴纳多少资本金,什么时候缴清,创业者自己说了算,工商部门没有硬性规定,哪怕注册资本只有1元,也可成立公司。
换言之,徐隆波无需把资本金存入银行等待验资,只需要承诺一个注册资本金的数额和缴纳期限。工商部门将把此承诺向社会公示,由社会对其进行监督。
“现行注册资本验资制度,已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实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会促使某些验资机构出于逐利目的,与投资人串通,以垫资的方式验资,或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等。这已成为滋生‘两虚一逃’即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的制度性原因。”吴岗说。
其次,放开“住改商”。凡从事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工程设计等不扰民的行业,公司均可选择住宅楼作为办公场地,不再需要提供居委会同意的证明。也就是说,徐隆波等创业者再也不需要为了拿到2/3的业主签字去家家户户敲门了。
还有一项“重磅改革”是“先照后证”。
按照改革方案,工商部门可以先给创业者发营业执照。企业有了合法的身份,就可以开展招聘员工、打广告、办公场地装修、预签合同等前期工作。以开超市为例,一般超市要卖食品,需要拿到卫生许可证。而现在拿到营业执照后,超市可以先卖一般性商品,等到卫生许可证颁发后再卖食品。
“这就好比一个人,一出生就拿到了身份证,成为合法的公民。至于今后是要当教师、司机、律师,可通过行业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市工商局负责人称,此次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理顺了企业“身份证”和“资格证”的关系,今后,申办企业就像公民领取身份证一样简单。
“通过这些改革,把很多原来不属于政府的权限还给企业,像企业一般的经营范围就不需要政府去把关,只要不是特许经营的项目,企业完全可以自主决定。”该负责人说。
4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加大企业失信成本
过去,市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此次如此大力度的放开市场,却仅凭企业对社会的承诺,完全依靠企业的诚实守信,这靠得住吗?
“市场准入放宽后,必须跟进监管,才能保证每一个市场主体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后市场将实行“宽进严管”。工商部门要从过去“门槛”设置的大量资料审查中抽身出来,把精力重点放在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管上。
改革后,已实施多年的年检验照制度将被取消,市场主体无需再提交年检材料,加盖年检戳记,而是通过网络自行提交年度报告。
年度报告是否真实,管理部门将实行抽查,重点包括出资、住所、是否违法经营等。同时,还将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未提交年度报告、通过登记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的企业,将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将在投资、竞标、签约等方面受到影响,甚至被列入全国联网的“黑名单”。
此外,“萧山市企业信用信息综合平台”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预计最快今年3月上线。平台上线后,将归集各部门关于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监督管理等信息,供社会公开查询。
届时,不仅可查询到企业基本信息,包括认缴的资本金有没有到位、企业的经营情况等,还能查询到该企业的行政处罚、司法判决及执行、是否按时纳税和缴纳社保等信息。让企业的信用状况暴露在阳光之下,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跨部门的企业信用联合惩戒机制也将在年内建立。届时,企业的信用信息将在招投标、涉企财政补贴、资质审批、评优评强、巡查监管等政府部门日常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加大企业失信成本,让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专家访谈
萧山社科院专家王秀模:创业活力 将进一步得到激发
中国搞市场经济,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一开始,思路并不是很清晰,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话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们对未来的道路已看得越来越清晰。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是这样描述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过去,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管得太多,限制了市场的活力。如“先证后照”、年报制、注册资本金实缴制等,既耗费管理机关的大量精力,又无形中为企业设置了重重障碍。
现在,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只有21%—23%。中国社会结构要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过渡,中等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至少要达到50%以上。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创业就是创富的过程,同时还能带动就业。如何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转变政府职能,成了当务之急。
萧山,是一座发展中的新兴直辖市,更需要鼓励和扶持一大批创业人士和创业项目,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令人高兴的是,市政府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已经开展一些试点,《萧山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将使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红利”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中得到释放,市场创业活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这必将成为今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真正体现。
(本报记者 曾立 吴刚 采访整理)
他山之石
深圳: 8个月新增商户27.65万户
本报讯 (记者 曾立 吴刚)作为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设立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2013年3月1日,深圳市正式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掀起新一轮创业高潮。截至2013年10月30日,深圳市8个月新增市场主体27.65万户,同比增长130%。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重点,首先是精简营业执照的种类,将15种营业执照精简为4类。其次,新执照不再记载经营范围,申请人不用再提交验资报告,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
在实施商事登记改革的第一天,深圳就新增企业285家,个体户30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