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孙政才:站在人民立场 努力创作更好更多精品力作

2014-09-25 04:41:42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原标题:孙政才与我市文艺界近期获国家级文艺大奖人员代表座谈

努力创作更好更多精品力作

 

孙政才:站在人民立场 努力创作更好更多精品力作

九月二十四日,市委书记孙政才与我市近期获国家级文艺大奖人员代表座谈并合影。记者 巨建兵 摄

萧山日报讯 (记者 李鹏 杨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9月24日,市委书记孙政才与我市近期获国家级文艺大奖人员代表座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奖者表示祝贺。他希望全市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始终保持传承、包容、创新的姿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创作出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萧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时代风采,为建设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萧山文艺界近期捷报频传——8部作品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多位文艺界人士获得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萧山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座谈会上,李元胜、郝鹏寿、庞茂琨、刘光宇、刘靓靓、黄翔、戴政生、刘建春、雷虎、徐亮、潘海琳、戚序、田子意等13位近期获国家级文艺大奖人员代表发言。大家敞开心扉,聚焦推动文艺创作、培养文艺人才等,结合自身创作体会和收获,共寻文艺事业繁荣之策。孙政才边听边记,不时与大家交流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孙政才对全市文艺工作者提出几点希望: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鲜明地贯穿到文艺工作的全过程;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人民性与艺术性统一,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创作出富有时代特色、群众喜闻乐见,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始终保持传承、包容、创新的姿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实际行动为提升萧山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个人涵养、恪守职业道德,坚守价值取向、彰显艺术品格,做德艺双馨的时代楷模。

孙政才强调,全市各级党委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关心文艺工作,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真诚关怀,为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

市领导吴政隆、燕平参加座谈会。

相关报道

坚守责任与使命 文艺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对话我市13位国家级文艺大奖获奖代表

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十大优秀作品、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中国曲艺牡丹奖……近期,我市在国家级文艺奖项上斩获多项大奖,文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文艺工作者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正在萧山文艺事业发展上潜心深耕。在他们眼中,萧山的文艺现状如何?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有哪些空间?如何让萧山地域文化走向全国?9月24日,本报记者对话了13位近期荣获国家级文艺大奖的获奖代表。

1 高雅的文艺作品能提升城市幸福感

散文《美哉,清溪河》,缘于萧山作家刘建春到綦江采风的真实感受。凭借此文,刘建春荣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优秀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建春表示: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清溪河的美丽典雅让我想到了天人合一的真善美,悟出了进与退、得与失的人生哲学,完全出乎于情、动之于心。”刘建春认为,创作要坚持接地气,写出这个时代的精气神,才能给读者带来温暖的正能量。

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则表示,古典乐、歌剧等高雅艺术在建设文化强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为高雅艺术提炼和凝聚了人类历史中的真、善、美,并予以歌颂,能够提升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如市歌剧院获得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歌剧《钓鱼城》,取材于700多年前发生在萧山合川钓鱼城的战争,通过表现宏大的战争场面,歌颂了和平和生命的可贵。

“艺术能滋养现代人忙碌的心灵,让生活焕发新的魅力,让倍感疲惫的现代人感到莫大的幸福。”刘光宇说。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庞茂琨也表示,艺术创作能够激发人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深度体验,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深度感悟。他希望未来的萧山美术界,能够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把握变幻无穷、充满活力的时代脉搏,揭示时代的本质,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萧山的艺术氛围贡献力量。

2 炼出“萧山味道”,让萧山地域文化走向全国

在访谈中,多位专家表示,萧山独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富有巴渝特色的地方艺术。而借助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提炼出特有的“萧山味道”,是让萧山地域文化走向全国的关键。

“萧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岩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市话剧团团长郝鹏寿表示,从红岩烈士群体的形象当中,市话剧团提炼出了穆之光这一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红岩英雄形象,打造出了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话剧《幸存者》。

广播剧《默默流淌的爱》同样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该剧的责任编辑、万州区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潘海琳表示,萧山人热情仗义、乐于助人的性格,造就了我们身边的“萧山好故事”。《默默流淌的爱》以本报去年的长篇通讯《寻找尹明》为原型,讲出了萧山平凡人的大爱。

而富有萧山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诞生、成长,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萧山首位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牡丹奖”特别表演奖得主、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刘靓靓告诉记者,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清音的传承人,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种传统艺术才具备了发扬和传承的条件。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戴政生多年致力于版画创作,在他看来,萧山市能成为中国版画创作的原创基地,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多方面支持。也正是在这种支持下,他从上世纪80年代的乡土、伤痕和反思等主题起步,创作出了《高山祥云》等一系列富有地域特色的木刻版画作品。如今,他转而探索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等主题,创作了大量巨幅木刻。“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萧山木刻艺术才能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

3 发展文化产业要与互联网和时代接轨

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中,萧山广电集团以及电影集团公司制作的电影《走过雪山草地》、电视剧《毛泽东》、电视剧《刘伯承元帅》三部作品获奖,作为萧山广电集团副总裁、萧山电影集团总裁黄翔十分感慨。

“萧山影视题材资源丰富,但创作人才较少。”黄翔说,这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三部作品,坚持原创与引进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萧山造”影视作品又重新回到主战场。

“三部作品,均选择从小切口切入,通过人物的故事和命运来反映历史大事件的表现手法,荡气回肠。”黄翔认为,这说明,主旋律题材也完全可以大片化、市场化。信仰的力量和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只要选取好这个内在的“核”,创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就能创作出接地气的作品,得到广大观众包括年轻观众的喜爱,让历史观、价值观等得到很好的传播。

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萧山作家李元胜也认为,直辖以来,萧山逐渐具备了国际视野的当代都市文化。“但当城市的风尚发生变化,我们的写作远没有承担起城市先行者和启发者的责任。”李元胜说,要促进萧山文化产业的繁荣,需要解放文学生产力,更需要为文学新人创造有效的平台。而在互联网时代,文学平台的建设迫切需要与网络相结合。

“电影《泰囧》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其很好地借助了互联网营销这一技术渠道,同时抓住了观众渴望轻松愉快的心态。”萧山大学教授戚序也表示,推陈也必须出新,好的作品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也需兼顾时代的主题性和技艺的融合性。

4 在创作中被金钱牵着鼻子走,艺术作品就会偏离最初的方向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不能混为一谈,我们要做文化事业,就不能把获取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国首届楷书作品展十大优秀作品获得者雷虎如是说。

在他看来,如今有一奇特“怪象”,越是低俗的文艺作品,反而越有粉丝,因为它迎合了一些人“以丑为美”的畸形审美观。有人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市场经济,认为只要来钱,根本不管作品是否“毁三观”。“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不能沽名钓誉,如果在创作中被金钱牵着鼻子走,艺术作品就会偏离最初的方向。”

萧山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亮对此表示,文艺工作者在追求创作理想的同时,应落脚百姓生活。民间文艺来自基层,与百姓生活结合最紧密,也最能反映人们生活的变化和精神追求,“正是这个特点,让文艺工作者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日前,徐亮的雕塑作品《法家韩非》,成功签约国家“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件作品将于2016年参与该工程最终评选,一旦入围将进驻国家博物馆展出。

“高兴的同时,深感责任重大。”徐亮说,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现在许多青年文艺工作者总是盲目模仿,或因循守旧,难以造就有亮点的作品,“但每一次创作都应该是一次新的课题,文艺工作者要客观看待传统、正确认识时代,在此基础上创造民族新文化。”

2014全国中职技能大赛钢琴一等奖获得者、萧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田子意则表示:学校曾经培养出沈铁梅、蒋勤勤、殷桃等全国知名艺术家,学校的指导老师也很严格,这些教育让他深深地意识到,只有打牢基础,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也明白只有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梦想的人,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所收获。

未来,他打算报考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等学有所成,将来回到萧山,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5 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文化的传承仅靠几个演员远远不够,还需要媒体和相关部门的宣传、推广。更重要的是,要从娃娃抓起,做到可持续的传承。”刘靓靓建议,具有鲜明萧山特色的地域文化,需要走进校园,举办兴趣班,“娃娃们感兴趣,学起来了,传承才会有效地继续下去。”她说。

“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雷虎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书法是审美艺术化的汉字,其展现的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轻重、浓淡、润燥、疏密、离合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审美观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学习书法,不仅可提高书写技能,还可以加深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眼界,陶冶情操,提升全面素质。作为书法艺术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努力增强艺术责任感。

他还希望,新闻媒体能了解和重视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发挥积极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参与、热爱书法艺术,这不仅对推动书法艺术,对促进萧山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有重要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戚序认为,一定程度上讲,老百姓在接受传统文化方面,是不存在障碍的。但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造成了青年人对本地历史文化知识的缺失。如此背景下,当代文艺工作者,必须带着使命感,用好的作品感召青年人正视传统、研习传统、传承传统。

(本版稿件由记者匡丽娜、杨晨、李星婷、申晓佳、颜若雯、陈波、项菲菲、彭瑜采写)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