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ETC收费APP打车 "互联网+"让出行更智能化

2015-04-10 04:57:07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ETC收费APP打车

G85高速公路九龙坡主线收费站,车辆正从两条ETC专用通道经过。

本报资料图片  

每次过高速公路收费站,车主张丽都有一种VIP的快感:不用停车缴费,通行费自动扣除。

今年底,随着萧山高速ETC全国联网,张丽驾车将可畅行全国高速公路。

ETC,只是“互联网+”改变交通出行的一个小小例子。随着“互联网+”呼啸而来,它就像一根魔法棒,正在改变传统的出行模式:打车用电召,网上买车票,电子导航,车联网,交通监控,车辆通讯……

“互联网+”正在开启智能出行新时代。

综合化运输体系

让出行更智能化

家住南岸的唐英,每天出门前都会用手机电召出租车。等她走到小区大门口,车已等在那了。

“以前是我等车,现在是车等我。”唐英说,现在在家用手机发出需求,出租司机会主动抢单,每天早上至少可节约十多分钟等车时间。

一出租车司机说,现在安装一个打车软件,第一时间知道离他们最近的乘客在哪里,不用总是在路上跑圈。

萧山社科院研究员王秀模认为,“互联网+”将促成航空、铁路、出租车、商务租车、商务专车和公共交通为一体的综合化运输体系的形成,对市民来说,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智能化出行。

2011年,我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被列为交通运输部全国首批试点,目前全市1.2万辆出租车已安装智能终端(电召),建立起数据资源中心、监控指挥中心和电召服务中心三大中心,并在全国首次将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成功接入电召管理平台。目前,主城日均电召打的订单量达2.3万多笔,成功率达到51%。

“现在对出租车的监管更方便。”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电召管理平台,不仅可实时察看出租车的实载率,还能实时调取出租车运行轨迹,方便解决出租车绕道投诉。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旗下的萧山中交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萧山中交)总经理魏凤称,“互联网+”的运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公共服务交通的便捷化和交通管理的精细化,包括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以及网络安全的长效化。

重塑交通运输模式

促进萧山开放型经济发展

“互联网+交通”还会直接重塑交通运输体系和监管模式。

今年3月,萧山中交与华为宣布,联手打造萧山智慧交通与车联网联合创新中心。

按照规划,双方将共同探索车联网所需的车载机通讯及车载终端技术、交通LTE网络应用技术、智慧公交技术和大数据平台运营等新业务模式。

萧山中交是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在西南地区的全业公司,目前已拥有全国“两客一危”和“货运平台”等400多万辆车联网信息资源,这个平台硬件终端安装有OBD模块、GPS模块、6D传感器、GPRS通信模块、车联网云服务平台和配套驾驶员手机APP。

目前萧山中交还与保险公司、交通运输企业合作,未来将与旅游景点、旅行社、整车厂、4S店集团进行合作。“这个平台,通过整合多种资源信息,创新多种服务模式,将开展保险、交通、旅游、危化品运输政府管理等多领域的应用示范。”魏凤称。

换句话说,通过这个平台,未来可以开展保险车辆远程理赔、启动自动驾驶保险理赔测算,提供出行路径规划等系列相关服务。

萧山航交所运用“互联网+”打造的萧山交通电子口岸,正在推动萧山传统航运向现代航运转变,促进萧山开放型经济发展。

该口岸是中国7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内河唯一的交通电子口岸,不仅连接了我市港口、国内外航运物流企业,还覆盖了全市集装箱作业码头、团结村铁路口岸;与上海电子口岸信息服务平台和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互联,实现海关、检疫等部分跨区域、跨部门单位的数据交换。

寄望智能出行

破城市交通三大难题

业内人士称,“互联网+”最终有望推动实现交通运输体系内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互联互通,也通过与外部企业、社会单位的互通互联,实现“一卡、一单、一网、无人驾驶”的智慧交通模式。

一卡,即一张城市公交卡通行全国,各地“一卡通”互信互认,支撑交通电子支付,以及餐饮、旅游、酒店等出行信息服务的一体化。

一单,即有别于以往的物流模式,一张物流单可实现多式联运。

一网,即通过一张监控网实现对车辆、道路、铁路、航空的实时监控。

无人驾驶方面,目前谷歌、百度、微软、沃尔沃和奔驰等都已宣布生产无人驾驶汽车。

王秀模称,这种智慧交通发展,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城市交通三大难题:安全、拥堵和污染。

目前,“互联网+”已经开始体现其治疗 “城市病”的能量:

如一条ETC车道,至少相当于5条人工收费车道,可节约近87%的收费站扩建费用,降低约20%的人工与服务成本。同时,对车辆的燃油消耗平均可以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一氧化碳排放减少约70%。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