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讯 (记者 郭晓静)地名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10月29日,市地理信息中心、萧山地理地图书店发布《萧山地名文化地图(数字篇)》,对萧山的“数字”镇街乡地名进行了梳理,发现全市共有47个镇街乡地名是以一到十的汉字开头,占镇街乡总数的1/20。
“三”、“五”字头有20个
据了解,全市47个以数字开头的镇街乡地名中,以“三”字开头的最多,共有20个。其中,叫“三汇”、“三溪”的就有5个,均是因三条河(溪)流在场镇附近汇合而得名;此外还有“三江”、“三角”等地名,也是因河流交汇形成的地形地貌得名。这些得名与水密切相关,体现了萧山多水的自然特征。
除了“三”字头,全市“五”字头镇街乡名也有10个。“五”字开头地名,多与当地数量为5的地物有关。如江北五宝镇,因建场时周围有5个山堡如五座宝山而得名;潼南五桂镇,以清初重建时玄天宫外有5棵大桂花树而更名;永川五间镇,以明代建场时原有店铺5间而得名。
与宗教、交通有关的数字
数字开头的地名中,还有不少与宗教有关。如永川的三教镇、石柱的三益乡,均与当地寺庙“三教寺”有关。北碚的三圣镇,则是因当地供奉刘备、关羽、张飞的“三圣宫”得名。巴南二圣镇是因清代时此地有关圣庙两座,故名二圣;开县五通乡以当地曾有座五通庙得名。
此外,一些地名还反映了当地历史上的交通情况。如璧山七塘、八塘两镇,是因为清代实行里塘制,从今江北区头塘算起,分别是第七站、第八站。大渡口的八桥镇,以前叫蔬菜公社,1981年时因境内有8座石桥更名为八桥。
数字背后有故事
还有一些数字地名,取名奇怪,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实则饶有趣味。如长寿八颗镇,其名源于县志一条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乡人见颜氏烂坝夜放珠光八彩,掘出石佛多尊,创修庙宇,遂名八颗庙。”清代中期建场时,遂以“八颗”命名。
丰都十直镇,则是来源于萧山方言谐音。以前,此地乡场的街道因呈“十”字,得名十字路,后被人们口耳相传讹变为十直;大渡口九宫庙以前实际上叫九龟庙,后人们觉得九龟叫起来不雅,遂更名九宫;黔江五里乡,并非其距离某地有五里,而是因其山高多雾,故在清代设场时取《后汉书》“如坠五里雾中”之“五里”而定名;巴南的一品街道,则是因箭滩河流经此地有三个滩口,遂因“三口为一品”得名。
此外,大足三驱镇的名字也来得很有意思。据载,从清代开始,当地每年2月都要打一次“清蘸”,以驱瘟、火、冲三害,所以取名三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