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 新华社发
11月11日13时31分,天猫“双十一”交易额突破362亿元,打破去年“双十一”由天猫创造的世界最大购物日成交记录。一系列屡破记录的数据,在带来无数惊喜的同时,也反映出一些新的消费趋势,比如移动网购用户的快速增长、购物的全球化等。
38分28秒100亿 记录一刷再刷
11日零时,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会议报告厅内,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开始滚动来自全球的实时消费数据。
0点01分,电子屏幕上显示销售额为5451万元;1分14秒,成交量突破亿元。现场有不少人开始担心,“去年55秒销售额就已破亿,难道今年情况不妙?”
0时3分,数据突破10亿元;14分02秒,突破50亿元;38分28秒,总成交额突破100亿元,现场欢呼声顿起。
此后,记录被一次次刷新。10点51分,总交易额超过300亿元;13时31分,突破362亿元,打破了去年的记录。11月12日零点,经过网民24小时疯狂扫货,天猫“双十一”交易额突破571亿元。新的网上零售交易记录诞生。
除天猫外,“双十一”当天,京东商城、聚美优品等电商也迎来了销售最高潮。京东商城数据显示,当天0:00-16:00,商城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2.3倍;在12:49,商城当日交易额已达到去年“双十一”全天交易额。有机构预测,包括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在内的电商平台,今年“双十一”销售额或将超过800亿元。
7小时破100亿 移动电商时代到来
“稿子要写,数据要看,但宝贝也要抢。”零点开始,不少在报告厅内“见证奇迹”的记者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抢购宝贝,“数据晚点还能查,但抢宝贝手要是点慢了就没有了。”
和记者们一样,“双十一”活动一开始,6、7成的消费者都选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端抢购宝贝。据数据显示,天猫“双十一”移动端成交额从零时起就一路攀升,只用了75秒就突破了1亿元;4分28秒,移动端成交额轻松突破10亿元;到早上7时36分,移动端成交额已达100亿元,比去年“双十一”全天移动端成交额增加将近一倍,占到总成交额的48.4%。
京东商城方面的数据也显示,京东移动客户端方面活跃用户、引入订单、引入金额都有大幅攀升,其中活跃用户达去年同期的3倍,引入订单达去年同期的4倍,订单量占订单总量的比例达40%。
“今年‘双十一’活动开始以来,消费者在移动端访问‘双十一’会场的流量几乎达到了PC端的两倍,而在往年这一数字只占到了20%左右,这也表示移动时代的‘双十一’来了。”阿里巴巴集团无线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
21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这是一次全球的狂欢
全球化是今年“双十一”的特点之一。“双十一”前,亚马逊中国继开通海外六大站点直邮中国最快3日到达后,上线了全中文版亚马逊海外购商店;天猫则宣布天猫国际、淘宝海外、速卖通等将首次参加“双十一”,邀请全球范围消费者共同狂欢。
天猫“双十一”现场数据显示,“双十一”疯狂的不再只是中国消费者。截至11日18:00,已有21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参与到这场狂欢中,从流量和平台交易额看,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香港、美国、俄罗斯、中国台北、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澳门、日本、马来西亚。
15分钟第一笔订单送达 智能物流首秀
今年“双十一”物流还玩起了智能化,即启用大量的平台数据,建立算法、模型预判消费者需求,分析货品布局,预测最优化的物流路由。
现场数据显示,依靠智能物流,天猫“双十一”大家电送货入户第一单,在11日00:15送达,为广东佛山一位买家购买的冰箱;杭州买家陈先生购买的奶粉,则只用了2个小时便送到,成为第一个收到“双十一”跨境包裹的用户。
中通快递运营副总裁倪根炎介绍,智能物流预测的数据准确度能达到90%左右,“有了预测量,准备起来就非常有针对方向性,并能有计划地调配运力。”
相关新闻>>
“双十一”集中轰炸 市民不胜其烦
垃圾短信为何屡禁不止?
今年“双十一”,有人痛快地网购了一大堆商品,但也有人遭遇了商业短信、诈骗短信的骚扰。近段时间,记者调查发现,从11月初到“双十一”当天,部分市民几乎天天都会收到商业促销短信,有的甚至还收到了诈骗短信,让人不胜其烦。
垃圾短信让人烦
“这些天,我每天都会收到好几条广告短信,加起来已有五六十条了。”常在网上购物的市民江先生抱怨,这些短信有促销电器、衣服、珠宝的,也有卖房、卖车的,他们不分早晚轮番轰炸,特别烦人。
家住江北区南桥寺的王维也告诉记者,“双十一”之前,她的手机短信提示音总是时常响起。这些短信大多数都是商品打折促销广告,甚至还是“你的货款被支付宝平台冻结,请尽快联系淘宝管理中心退款”之类的诈骗短信。
有同样烦恼的市民还不在少数。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有16人都表示,这些天来或多或少都收到商业促销短信、诈骗短信等垃圾信息。
为何屡禁不止?
事实上,近年来,包含各类商业促销信息及诈骗、色情和办证等内容的垃圾短信横行,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有关方面一直在努力打击,但垃圾短信却屡禁不止。
据运营商有关人士介绍,手机用户被动接收到的商业短信等短消息,一种是商家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发给商家会员等特定人群的——这是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更多的,则是部分商家或不法分子,通过不法机构,运用专业群发设备发给手机用户的——用这种方式发短信,商家每条仅向不法机构支付不到一分钱的费用。
萧山炜林律师事务所律师熊柏林认为,垃圾短信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就在于非法群发短信的不法分子“行踪不定”。“他们往往是在汽车上使用群发设备,按号段发送短消息。发送完一批后,他们就会换一个地方,这给公安机关办案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针对这种现象,工信部起草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并于11月4日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接收者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违规者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其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本报记者 黄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