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形素烧壶
素烧梳毛牛
荣昌安富镇,各式各样的泡菜坛陶器作品。
市场现状
荣昌陶“一壶难求” 一般藏品年涨幅20%以上
在西南一带业内颇有名气的陶器收藏家邹育亮最近有些纠结:香港企业家潘先生、台湾老板陈总几乎同时看中了他收藏的荣昌陶,出价800万元-900万元要买。但邹育亮一直没有松口,“说实话,还是有些心动,可又担心卖了以后大陆人要看这么好的藏品不容易了。”
邹育亮没松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顶着“中国四大名陶”、“国礼”等光环,荣昌陶藏品的身价近年来一路飙升,一般藏品年涨幅都在20%以上,精品涨幅更是惊人,单件价格上万甚至数十万的艺术精品也开始出现。
2009年,听说一件金砂釉的荣昌陶笔洗被别人买走,邹连夜开车追到遂宁,硬是花1.5万元从别人手上买下。而就在前不久,有藏家就出价超过20万要买这件笔洗。
“荣昌陶,你有吗?”
对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打听荣昌陶的情况,邹有些自得。
“荣昌的大师壶越来越受玩家追捧。北京的朋友想托我找一把七八十年代供出口的荣昌陶茶壶,一年多了都还没找到,真是
一壶难求啊!”邹说。
产品优势
点土成金的“泥精” 盛夏泡茶7天不馊 养壶只需3个月
精美的荣昌陶可以在当地博物馆见到。
荣昌安陶博物馆(因荣昌陶的主产地在荣昌安富镇,荣昌陶旧时也被称作安陶)收藏了2000多件荣昌陶精品。在这里,可以穿越2000多年的时光,领略自东汉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现代各类精典陶器的风采,细细品味其“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独特品质。
荣昌陶独具特色的泥料备受业内称道。
“经西安科大检验,荣昌陶泥料细孔达240多目(目,物质粒度或是网孔大小的单位。10目大约等于2.00mm,200目大约等于0.080mm——编者注),比国内排名第二的高出100多目,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陶泥。”荣昌安陶博物馆馆长刘守琪解释说,“目数越高表示颗粒越细、越好,这样的泥料柔性和硬度统一性好。”
荣昌陶土经过风化、研磨、沉淀等工艺制炼出的“泥精”更是一绝,制陶师傅用泥精拉坯和刻花得心应手,可以加工出“薄如纸”的产品。用泥精做的细陶类素烧日用陶制品如泡菜坛、花瓶、罐、茶壶、文房用品等,俗称“泥精货”,其独具的透气不透水天然双重气孔结构,非常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
邹育亮亲自做过试验:盛夏37摄氏度的高温,用荣昌陶茶壶泡茶存放7天都不会馊。
萧山鸦屿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先才回忆:前两年曾给宜兴一个大师提供泥精做茶壶。大师后来很兴奋地告诉他:宜兴养活茶壶需一两年,而泥精壶三个月就活了。
因为有了泥精,荣昌陶才开始出现大量胎薄型美的壶、杯、盏及文房用的笔洗、水盂、砚滴等精美细陶,使荣昌陶的艺术性和市场价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荣昌陶土天然地分为红泥和白泥,这也是其他产陶区没有的。而红泥的主要化学成分跟宜兴紫砂陶泥几乎一样,所以收藏界又称荣昌红泥细陶为“昌州紫砂”。
陶艺师们把两种颜色的泥料相互柔和、挤压,制成带有云纹、水波纹、旋纹、编织纹等花色的陶器,或施以刻花技法,红泥上再用白泥做图案,制成精美的日用陶、工艺陶,使红、白及其混合色成为荣昌陶的一个重要识别标志。
除了泥料,釉色的丰富、独到也是荣昌陶的特点之一。从清光绪年间开始,荣昌陶广泛采用色釉和刻花装饰,这些上釉煅烧的陶制品俗称“釉子货”。到鼎盛时期,荣昌陶的釉色品种达100多种,其中朱砂釉、黑釉、西绿釉为荣昌陶独有。
云南陶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向进兴认为,釉色独特也是荣昌陶跻身中国四大名陶的重要因素之一。
沉沦原因
荣昌陶价值被低估 “人参”卖成了“萝卜”价
如果现在做个街头随机调查:“知道宜兴紫砂壶吗?”、“知道荣昌陶吗?”结果不难想象。
说起来很美的荣昌陶怎会如此“默默无闻”?
事实上,“过去荣昌陶名气不小:1953年时,荣昌陶全国排名第二,仅居宜兴陶之后,工艺和规模与宜兴陶不相上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罗天锡说。
宜兴从1980年代起,走了一条重大师队伍建设、重包装宣传名人名作、突出文化产业运作、以高端文化需求为导向的道路,以兼具工艺性与实用性的紫砂茶壶牵头带动产业发展,其品牌价值猛增、名声大振,整个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
而1990年代,是荣昌陶发展的分水岭。1990年,荣昌陶产量达到940万件,是西南最大的陶制品生产基地,各类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之后,由于片面追求市场效应,传统工艺品设计制造未受到应有重视,加上企业改制不成功,大批艺人流失,荣昌陶发展陷入低谷。到1999年,年均产量已不及1990年代初的1/8。加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宣传,荣昌陶名声日渐湮没。
这也导致了现在许多精品“养在深闺人未识”。譬如荣昌陶的素烧茶壶,用邹育亮的话来说:无论样式、质感还是功能,都毫不逊色于那些价值几十上百万的宜兴紫砂壶。
“它在历史上知名度很高,又有自己的特色,现在的市场价格是扭曲的。”萧山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何发美称。
而刘守琪的说法更为形象:荣昌陶本是“人参”,却卖成了“萝卜”价。
复苏之路
大家为荣昌陶“把脉” 要“定方向”“建队伍”“重宣传”
明珠蒙尘终有时。
进入新世纪后,荣昌陶的发展再度引人关注。钟德江、罗天锡、梁先才、张俊德等一批在业内有名望的大师和陶艺传人们为重振荣昌陶奔走呼吁,当地党政部门积极行动,鸦屿陶瓷、安北陶器等一批老企业重焕生机,世国华陶瓷等陶业新军迅速崛起。到2010年,已实现产值5.5亿元的荣昌陶行业走出谷底,呈现出复苏势头。
2010年前后爆发的宜兴“紫砂门”事件,使更多人将目光投向涉“市”未深、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荣昌陶。
2012年开始,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陶瓷工艺大师们陆续云集荣昌,探讨荣昌陶的振兴之路。他们认为,振兴荣昌陶是大势所趋,但至少须从几方面努力:
——有明确的定位和方向。否则,所有努力都白费。
——建立起一支能起领军作用的高质量大师队伍。由于多年没有评定大师,荣昌本土现仅有两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0多名县级工艺美术师;比较而言,宜兴却拥有一支包括60多名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内5000余人的庞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带动了宜兴整个行业的发展。
——借鉴外地经验,建起一个系统化发展的平台。对陶泥、釉料等有特色的关键材料实行集中供应,在保障需求的同时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流失。
——组建专业的营销队伍。包括引进经纪人模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使陶艺师们能专注于研发制作。
——通过引进大师和院校专业人士合作,不断提高荣昌陶的设计和工艺水平。并加大与国内外文化名人的互动,请他们参与荣昌陶工艺品的设计、制作,丰富荣昌陶的文化“味”。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宣传方式,使宣传方式和手段更系统化、多样化。
……
萧山市正在制定的旅游规划,也要求荣昌在中国三大陶都的定位基础上,加大国际性元素的配置,让荣昌和荣昌陶更多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大好时机
五大功能区域战略视角下 兼具工业与文化产业形态
“我们感受到了关注,也在不停地思考、摸索。”安富街道党委书记黄成涛说。
从官方到民间,荣昌正频繁地与各地业内外人士互动着:
从宜兴请来大师,传授制壶工艺;出台一系列政策,吸引流失的人才回归,钟鸣、李钢等一批在外已崭露头角的人才陆续回归;建立大师工作室,毛崇健等5名大师已签约入驻;梁先才在去年经济形势低迷时逆市操作,建了国内一流的全自动隧道窑……
恰逢此时,萧山市大力推动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给振兴荣昌陶带来新机遇。
“荣昌是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中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荣昌陶又兼具工业产业与文化产业形态,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中的产业发展要求它都具备,这真是振兴荣昌陶千年难遇的绝佳时机。关键是要结合在功能区中的定位,做好规划、抓好落实。”荣昌县副县长程昌耀说。
借此东风,荣昌成立了县陶瓷研究协会;筹建陶文化产业园,正请国内一家著名创意工作室作策划;对陶土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结束过去乱采滥挖的历史……
邹育亮过去以收藏官窑瓷为主。后来北京的一位收藏家私下里告诉他:其实荣昌陶就是宝贝,绝对值得收藏。此后,邹开始专注于收藏荣昌陶。
“现在出的荣昌陶我也在收藏。以我的经验,过不了多久,这都是值钱的宝贝。”邹信心十足地说。
新闻链接
“紫砂门”事件
2010年5月2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某著名企业卖的紫砂煲所谓“纯正紫砂”根本不是紫砂,是混合了包括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等化工原料与田泥的混合物。第二天,报道中所涉及的“紫砂煲”全面撤架。
5月30日,“每周质量报告”再度曝出市场上很多紫砂壶实际上是化工原料调色的“化工壶”。
5月31日,当地全面启动紫砂产品质量和行业经营秩序大检查,对一批涉嫌生产问题紫砂泥料的企业予以查封。虽然后来中国家电协会与中国陶瓷协会发布联合声明,称紫砂本身“是稳定的物质,是无毒无害、安全卫生的”,但已给当地紫砂业带来巨大冲击,此事件被称为“紫砂门事件”。
官员看法
力求2020年产值达到200亿元
——程昌耀 荣昌县副县长
目前陶业在我县经济中占比不高,但带动性还是很强的。
我们计划到2020年使工业和工艺陶生产达到产值200亿元左右,成为一个真正的支柱产业。
荣昌陶土是我们的核心矿产。矿产资源是国家的,不能随便挖,要由国家控制性开发。目前由荣昌县陶都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经营,经过有序精加工以后向各类企业供应泥料,其他企业直接买半成熟的料。
积极推行大师制是个好办法,大师带动可提高荣昌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师的工艺品生产要和百姓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
我们已建了一些大师工作室。过去是请宜兴的大师来教,现在希望能直接过来做产品。县里正在考虑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留住人。
我们正在想办法建立完善的工艺大师评定体系,尤其是积极争取萧山市和国家在大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支持。
作为三大陶都之一,我们也正在考虑在挖掘本地文化和历史基础上,在陶业发展上融入更多国际性元素。
按目标分解任务 十年后必扬名天下
——黄成涛 安富镇党委书记
荣昌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的优势。
经过近几年努力,现已有不少人才回流。大师工作室已有许多人表示愿意入驻(包括其他省市的),目前有5、6家入驻,我们争取再有10家省级以上大师入驻。
未来一段时间工作总体目标是,“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形象、三年见成效、五年求突破、十年扬天下”,我们正在按这个目标分解任务。
各方热议
品牌有知名度容易被市场接受
——何发美 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除了泥土和工艺外,荣昌陶的釉彩也极有特色,如朱砂色、黑釉(黑色发亮)、西绿釉。这些釉和本地陶土、工艺结合,生产出极具本地特色的产品。这三种釉用其他地方的陶土、工艺就达不到这种效果,这是荣昌陶最有特色的东西。
我看荣昌陶的发展很有前途:明清时就有出口,在国内外都很有知名度,在国内外市场的宣传很容易被接受,不像新出一个产品那么难。
荣昌陶的发展应既继承传统又适应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走出一条更好的路子来。
大师视角
充分利用好外部资源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罗天锡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发展荣昌陶应该充分利用好外部资源,萧山就有川美、重大、西南大学、重师、碧波美院等,附近还有内江的大千艺术学院,可以请老师来,请老师带学生来实习,并努力实现他们的创意意图。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实施三个一批:保护一批。要保护本地高端人才,让他们有更好的工作平台,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政策待遇等,比如宜兴等地所做的。如日本的这类大师被称为“活着的国宝”,保护工作就做得很到位。
引进一批。从外地引进一批适用的人才。一定要有用、适用。如搞釉的、在设计上有创意的,最好有综合设计能力高的。不仅是茶壶,还有其他方面的。
培养一批。在本地培养人才,形成人才梯队,要有计划、有方向、有手段和措施。
要把荣昌陶发展起来,就要发挥优势,要包装出几个重量级的大师,给予耀眼的待遇,吸引眼球、带动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万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