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罗洋(阳)正合作翻译合同。西南医院供图
在163人的援利医疗队里,有3对同名同姓,1对同音的队员。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在埃博拉肆虐之地,让他们相互多了一份牵挂,也生出不少趣事来。
两个李静
都是东北人 姐姐叮嘱妹妹“小心”
42岁的大李静来自沈阳军区总医院,有24年的军龄,14岁的女儿正在上初三。35岁的小李静则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是呼吸内科护士长。
“真是太有缘了。”小李静说,当时在第三军医大学集训点名时,一点到“李静”,两个都站了起来。队里竟然有两个李静!她们相视一笑,下来一了解,两个都是东北的,这让两姐妹的心更近了。
到了利比里亚,大李静替小李静搬行李,安排住宿,像个大姐姐一般。不过,两人并不在一起工作,大李静在护理部,小李静则是在一线病区,相较而言,小李静面临的风险更大。每次见到,大李静总是一再叮嘱小李静:“妹妹,你一定要小心,特别是脱防护服时最容易感染,千万要按规范洗手。”
两个王亚平
姐弟年龄相差21岁 父亲都曾是军人
40岁的大王亚平来自沈阳军区205医院,小王亚平今年19岁,是这次医疗队3个95后之一,来自第三军医大学。两个年龄相差21岁,父亲都曾是军人。在接到任务后,“姐姐”和“弟弟”都义不容辞地加入了医疗队。
到了利比里亚,小王亚平在后勤保障分队,大王亚平在医疗一线,工作没有什么交集。不过,小王亚平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姐姐”:大王亚平曾执行军区第三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任务,在维和期间,还感染了疟疾,归国后病情经治疗虽得到有效控制,但因药物伤害,致使肾功能受损。
每次见面,姐弟都会亲热地打招呼,小王亚平亲切地叫大王亚平“姐姐”。
两个吴昊
哥哥打前站 兄妹曾参加汶川抗震救援
39岁的大吴昊来自西南医院医教部,此次出征,担任医疗队医疗组组长。36岁的小吴昊则来自沈阳军区202医院。“哥哥”和“妹妹”各自的儿子今年都刚好10岁。
“你不用害怕,哥哥已经为你打好了前站。”在出征时,大吴昊对小吴昊说。原来大吴昊此前已来过一次利比里亚,为此次援利做前期准备。平日里,大吴昊忙得团团转,不过也不忘叮嘱小吴昊“保重身体!”
其实,两个吴昊都曾参加过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援任务。大吴昊当年担任西南医院第一分队队长,奋战在德阳;小吴昊当年是手术室护士,在绵竹灾区的帐篷里协助医生完成了200多台战地手术。
两个罗洋(阳)
上阵好兄弟 解决发电机供油问题
罗洋和罗阳,两个都来自西南医院,为了好区分两人,罗洋年纪稍大,叫大罗洋,另一个则叫小罗阳。
虽然大罗洋在西南医院院务部,小罗阳在输血科,但两人一起参加过“合作精神 2012”中澳新联合演练、“健康军营行”活动,又一起到芦山抗震救灾。
这次两人都被分到指挥组。罗洋分管医疗队的后勤保障工作,而罗阳在医务部兼翻译工作。由于同在指挥组,对讲机频道一致,刚开始有人在对讲机里一呼叫“罗洋”,两人都同时回答。
到达利比里亚后,罗洋经常需要外出采购,而罗阳正好配合翻译工作。采购并不是一件轻松事,由于当地物资匮乏,医疗队需要163枚别针,他们跑遍了当地所有市场,也才凑齐120枚别针。
这还只是些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医疗队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只有20千瓦,而驻地每天都会停电。为了保供电,换成了发电功率为50千瓦的发电机,但是发电机的供油又成了问题。兄弟俩你打十家公司电话,我负责十家,终于联系到一家公司进行供油。
可供油需要提供中利两国建设ETU的协议。于是,罗阳对协议进行翻译,罗洋对翻译后的协议进行修改,两人连续两天工作到凌晨4点。目前,储油罐已经送达医疗队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