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刘丁,十分专注。
通讯员 张远军 摄
进入病区要穿戴11件防护装备,且不能退回内走廊;从污染区回到潜在污染区要一次脱衣;回清洁区还需二次脱衣……12月4日,在埃博拉诊疗中心,医护人员再次进行了实地流程预演,无懈可击的防控流程让医疗队卫生防疫科副主任、大坪医院感控科主任刘丁稍微松了口气,“这一个多月总算没白辛苦,再累也值得!”
埃博拉诊疗中心的感染控制设计正是出自刘丁之手。作为先遣队成员,他提前一个多月来到利比里亚筹建诊疗中心。
酷热
感控专家上阵卸货 导致体液严重流失
时间回到10月初,刘丁突然接到命令,让他作为先遣队成员,提前奔赴利比里亚。
“我父亲30年前就曾作为四川省援非医疗队队长在莫桑比克工作过两年,家里人都是医生,我本人和家人都没有任何问题。”面对任务,刘丁很平静地接了下来。
可任务却很艰巨:要在一个远离祖国的地方,从零开始建造一个符合严格感染控制标准的现代化医院,时间仅一个月。更何况,这支先遣队仅5人,分别由感染控制、传染病、营房建设、信息管理、翻译各一人组成。
作为感控领域的全国、全军专家组成员,刘丁的工作是指导监督感控流程的设计施工,确保建筑布局符合传染病防控中“三区两带两线”的要求。
但来利后的第二天,时差都还没倒过来,就有人通知刘丁第一批援助物资到了,重约80吨。在大使馆的帮助下,先遣队找来几名工人帮忙卸载。
“卸载80吨的物资,仅凭这点人根本不够!”于是,刘丁挽起袖子也上阵了。酷热环境下,仅1分钟,身穿迷彩服的刘丁就浑身湿透了,体液的严重流失导致其10多个小时竟然排不出尿来。
凭着一种责任和担当,先遣队顺利地完成了5架次空运医疗物资1231件和生活物货434件的下货、入库工作,为大部队到达开展诊疗工作打下了基础。
压力
每天靠安眠药入睡 仅休息三四个小时
在“兼职”完成搬运工等重体力劳动后,刘丁将重心放在了诊疗中心的感染控制上。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刘丁解释说,埃博拉是一种仅需微量病毒即可造成感染传播的疾病,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被明确列入高危人群。利国从疫情发生至今,共有370余名医护人员感染,160余人死亡,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防护缺陷。
因此,作为施工现场唯一的感控专家,为了即将抵达利比里亚的大批医护人员安全,刘丁反复考虑了每个环节,斟酌每个流程的缺陷,力争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为了这一目标,刘丁长期泡在工地上,还多次去其他ETU(Ebola treatment Unit)进行观摩、借鉴、学习,与当地抗埃指挥中心进行频繁的协调工作。密集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加上并没那么容易调整的时差,让刘丁在无数个无眠的夜晚,只能依靠安眠药休息短短三四个小时。
一个月过去了,中国援建埃博拉诊疗中心(ETU)正式交付启用,当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向所有中国援建者们表达感激之情时,肤色已经接近当地人的刘丁却隐在了人群中,“我做了自己想做的,承担了自己该尽的责任,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