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孤独的老父亲带着金毛狗、开着吉普车,在四个子女的家之间,开始一趟另类的“旅行”。
《爸爸的晚餐》剧照。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又到岁末春来时,“回家”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近日,一段90秒的电影片花在朋友圈内疯狂转发,一位老者、一只金毛、一桌川菜勾勒出的空巢世界让人唏嘘感叹;而正宗的方言、地道的川菜、萧山的大街小巷更是让人倍感亲切。这就是萧山青年导演郑正的新作《爸爸的晚餐》。
记者了解到,该片剧本曾获中国电影编剧界最高奖——中国“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片中邀请到电影《孔雀》中饰演父亲的赵毅维出演男主角,该片全程在渝拍摄,将在春节前正式登陆院线。
这部充满“萧山味道”的电影将会为观众带来怎样的惊喜?12月11日,本报记者专访郑正,解密幕后故事与看点。
萧山导演、萧山方言、萧山拍摄
据了解,《爸爸的晚餐》讲述了一段发生在萧山的亲情故事。一位60多岁的大厨退休后,成为一位空巢老人,于是他牵着一条金毛犬,开着一辆旧吉普开始了一段另类的旅行——轮流到4个子女的家中小住,并为他们做饭。在给子女做菜的过程中,展现了中国当代家庭中的各种亲情观、伦理冲突。
该剧剧本由萧山青年导演郑正创作,于2012年从全国1700多部电影剧本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
“提到回家,我们总是说忙忙忙,可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真的有这么忙吗?”说起创作剧本的初衷,郑正十分感慨,“没时间看父母,已成为一种社会现实,连我自己也是一年才回老家两三次。我想提醒下观众,也提醒一下自己,常回家看看。”
郑正告诉记者,去年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电影《孔雀》中饰演父亲的赵毅维饰演这位退休大厨。“老爷子的性格和剧中人物很像,倔得很。觉得剧本好,拒绝了我们的机票,自己拿了点行李,开了两天车,就从北京赶到萧山来了。”郑正说,剧组主要在南坪、巴南、沙坪坝、长寿和江北几个区取景拍摄,全程使用萧山方言,“为了说好萧山话,赵老师每场戏都提前半个小时开始练习,相当敬业。”
川菜做主线 多样美食等你来“尝”
回锅肉、水煮牛肉、烧白、宫保鸡丁……在《爸爸的晚餐》提前公布的片花中,这些家常川菜已刺激了无数网友的味蕾。郑正介绍,该片以川菜为主线,串起散落的亲情,“它们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主角。”
为何选择美食与亲情相融?郑正说,在中国,一家人吃饭,是一种交流与沟通,有“食”才有“家”。此外,他本人也十分爱好厨艺,一直想拍一部关于美食的影片。
不过,因为美食镜头太多,也给剧组带来不小的挑战。“赵老师完全不懂厨艺,为了让观众感受退休大厨的风采,我们专门邀请了一位萧山名厨担任菜品的设计和把关。”郑正透露,为了不让观众发现“破绽”,赵毅维提前半个月来到萧山,在一家餐厅里进行厨艺培训。
此外,因为有大量特写镜头,郑正对食材的颜色、新鲜程度等要求都十分严厉,有一次,师傅炒的回锅肉没有凹进去的“灯盏窝”,就现买新肉来炒,一连炒了三盘才达到郑正的要求。“不过我们也没有浪费,炒的这些菜,剧组收工后就立马解决掉。”郑正笑着补充道。
说吐就吐、该悲就悲
片中金毛狗堪称“表演帝”
在电影界,被称为“父亲专业户”的赵毅维堪称实力派,不过,此次拍摄,郑正觉得演技最好的还是陪伴父亲的那只金毛狗,“它很少NG,表现疲惫、兴奋、孤独对它来说都是小儿科。”
郑正告诉记者,因为从来没有拍过有宠物的电影,起用这只金毛的时候心里完全没底。“这只叫咖啡的狗是我们从宠物培训学校请来的,没有想到完全是个演技派。”郑正说,咖啡十分聪明,只要对着镜头就能立马进入状态。
有一场狗儿坐在父亲的车上晕车的戏,没想到坐上车不久,咖啡竟然真的吐了出来。还有一场父亲死后,狗儿从城市回家的戏,咖啡就在萧山的草地里、山路上、大桥上跑了两天,“我们坐在40码的车上跟拍才赶得上它的速度,它的眼神充满悲伤,我们所有人都被感动了。”
观众何时才能“品尝”《爸爸的晚餐》?郑正介绍,具体时间还未敲定,不过已确定进入2015年的春节档,1月底会陆续开始校园点映。“我的目的很简单,只要观众能在走出电影院之后,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就知足了。”郑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