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背景:
垃圾分类倡导了近20年,但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收效不彰。主要原因是,居民没有收益,缺乏参与热情。萧山民资介入垃圾分类,建立起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没花政府一分钱,却推动了这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前景评估:
专家测算,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中,能回收利用的物资至少价值150元。照此估算,萧山主城约260万个家庭,一年下来,可利用的垃圾,其产值在3.9亿元以上。
萧山主城每年超过500万吨的生活垃圾,可能成就新的掘金机会。
2013年,一家名为恒奥的环保公司耗资百万元,在主城各大社区举行了300多场垃圾分类的宣讲,声称“只需一个电话,我们上门为您收垃圾”,动员大家“破铜烂铁拿来卖钱”。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笔生意的创始人,竟是一名千万富翁。
垃圾里面有“黄金”
专家测算,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中,能回收利用的物资至少价值150元。照此估算,萧山主城约260万个家庭,一年下来,可利用的垃圾,其产值在3.9亿元以上。
2009年,靠在淘宝上卖保健品挣得千万身家的朱星龙,出差萧山时意外发现,萧山的这笔巨大财富,正化为在郊区垃圾场上空的缕缕青烟。而在朱星龙所居住的北京天通苑社区,垃圾回收的对外招标价格已经高达280万元。
事实上,萧山市民并非不了解垃圾的价值,只是缺乏变卖这些有用物资的通道。
在渝北盛世华辰小区,朱星龙了解到,居民自从住进了小区,收荒匠便再也不允许上门收废品。自己如果到几公里外的废品收购站去卖,收入甚至只能抵消车费。于是,居民们不得不将有用的废旧报纸、废铜烂铁、纸壳等值钱的物资和无用的残汤剩饭统统倒入垃圾桶。
为什么没有专门机构来收购居民垃圾中的有用物资?
正谋划转型的朱星龙,旋即成立了这家名为恒奥的环保公司,说服物管允许其上门收购垃圾。待收购到一定数量时,便将这些废旧物资一并运到物资回收公司,并绕过废品站这一环节,比居民直接卖废品的价格更高。
通过这种方式,居民增加了收入,公司获取利润,物管也减少了垃圾处理量,可谓“三赢”。
2011年,朱星龙的业务拓展到20多个小区,当年,风投对其估值500万元。
市场行情陡转
正当朱星龙为自己的成功转型而沾沾自喜时,却遭遇到废旧物资市场的风云陡转。
2012年,境外垃圾大量涌入国门,加上国内经济不景气,对原材料需求量减少,中国废旧物资价格大幅下跌。例如,废纸板的价格从此前的每公斤2.4元降至1.6元,降幅达30%以上。
当年3月,财务报表显示,恒奥环保公司毛利润率已经从上一年的71%下降到42%。这一利润水平,仅够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而已。
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唯一的办法是降低废品收购价。但朱星龙很快发现,这同样是一条死路。因为不少业主明确表示,“价格低了就没必要卖了,本来就卖不到几个钱,不如扔掉”。
“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收购。因为一旦停止收购,我们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收购网络就会断掉,物管也不再会同意我们上门收购垃圾。失去了上游客户,市场好转之时也无业务可做。”朱星龙说,到2012年末,他前期的所有盈利都变成了存货,还欠下了外债。
2013年,全国废旧物资市场行情并没有实质性好转,公司亏损仍在继续。朱星龙甚至想到了再度转型。
扩大业务量先从公益做起
和朱星龙的沮丧不同,建筑商陈杰却对这个新兴行业热情洋溢。他拿出1000万元对恒奥环保进行增资扩股,并扩招员工,建立起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目前,恒奥环保仅管理人员就多达20名,已经建立起了像大公司一样的组织架构。
在一个看似不赚钱的公司砸下真金白银,陈杰的信心来自于萧山大学某教授的测算:当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的临界值后,恒奥环保可改变商业模式,找到新的盈利点。即废品买卖差价不再是唯一的赢利点,而是利用废品初加工带来的附加值提升,以及借用庞大的客户网络搭售银行和超市的社区产品。
不过,目前,恒奥环保的年产值仅有600万元。
要实现产值的提升,实现该教授提出的“愿景”,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客户网络和业务量。于是,2013年,朱星龙举办的300多场宣讲,“蹲在居民家门口收垃圾”的意义正在于此。
争取更多客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星龙透露,累计参与活动的居民超过两万人,居民们留下的联系电话多达9000个,但真正能打通的,还不到1000个。也就是说,更多的居民对“破铜烂铁”换取的一点“小钱”,兴趣并不大。
“恐怕只能先抛弃商业目的,从公益环保事业做起,让更多人主动加入进来,条件成熟后再谈盈利。”说这番话时,朱星龙多少有些无奈。
萧山工商大学校长杨继瑞的观点,则兼具公益和商业的双重考量。他建议,应该通过财政补贴、出台免税政策等多种形式,调动企业、小区和居民参与其中。此外,政府应该与企业合作,推动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的物质链、价值链与产业链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