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非遗”下的中医传承

2014-03-17 11:12:40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非遗”下的中医传承

在赵氏雷火灸门诊部,赵氏雷火灸的传人正在用灸条对患者进行治疗。

 

“非遗”下的中医传承

燕青门正骨疗法第八代传人朱怀宇,采用燕青门正骨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本版图片均由记者熊明摄)

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这是从1929年开始设立的纪念日,旨在让中医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相伴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医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如今更面临后继乏人等诸多问题。

今年初,我市公布了第四批共1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涉及传统医药的有6项,至此,我市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类有2项,市级13项。近日,记者走近这些“非遗”项目和他们的传承人,去探访——

3月13日,赵氏雷火灸门诊部,手拿市级“非遗”证书的张丽笑了。

作为赵氏雷火灸的第五代传人,张丽此前一直为了一件事而心烦——随着赵氏雷火灸知名度的上升,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冒的雷火灸,不少还打着“正宗雷火灸”的招牌。

拿到“非遗”证书的张丽当然该笑。“‘申遗’成功无疑再一次为我们正了名。所谓名正才能言顺,加上我们拥有的6项专利,今后对假冒产品维权就更有说服力了。”

申报“非遗”项目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唉,没想到‘申遗’这么难。”拿着退回来的一大堆材料,林培忠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提交申请了,但依然被拒绝。

林培忠是四川广安人,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尤其擅长骨伤的治疗。到了父亲那一辈,一家人来到忠县,开了间骨科诊所,在当地口碑很好。诊所传到林培忠手里时,为了将祖传的正骨术发扬光大,他想到了申请“非遗”。

2011年,当他信心满满地去“申遗”,结果却让他傻了眼:“非遗”项目至少要有4代传承人,并且要说得清楚师承渊源。林培忠只知道家里的手艺是祖父传下来的,但祖父的正骨术师承于谁,他一点都不清楚。这样一算,传承人只有3代,连申报资格都没有。

不甘心的林培忠又回了几趟广安老家,最终弄清楚了祖父的师父是谁。具备了申报的基本条件,但他的申请还是没通过,专家评议后认为,他申报的项目,其价值不足以成为“非遗”项目。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说,按照《萧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遗”项目要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所有“非遗”项目都必须先从区县级申请,在此基础上,才能逐级申报市级、国家级。

“非遗”为“老字号”

再镀一层金

“非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作为第三批市级“非遗”项目,燕青门正骨疗法第8代传人朱怀宇说,其带来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毋庸置疑的。

这块“金字招牌”就挂在朱怀宇所开的萧山正刚中医骨科研究院门口,地方不大,但每天接诊量却高达200多人次,患者不仅来自我市各大区县,甚至有上海、广州等地的病人上门求医。

此次新入选市级“非遗”的赵氏雷火灸也从中尝到了甜头。

1992年,张丽的母亲赵时碧从市中医骨科医院退休,她利用祖传手法和秘方研发出赵氏雷火灸。这种灸条比普通艾条更粗,还有一个圆柱形的中空木棒,进行治疗时,只需把雷火灸放入木棒,点燃雷火灸的一端,再采用独特的手法对准穴位熏烤即可。因其穿透能力强,对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很有效。当年,赵氏雷火灸就摆进了萧山百货公司的柜台,随后走出萧山,在上海、北京等地发展,逐渐在全国叫响了名号。

“‘非遗’的认证无疑增加了大家对赵氏雷火灸的认同度。”张丽介绍,2010年,赵氏雷火灸成功评为区县级“非遗”项目后,门诊部的接诊数比之前增加了三成左右。而近年来,虽然市场上假冒产品很多,但赵氏雷火灸在全国的销量也增长了接近30%。不仅如此,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也主动找上门来,经双方协商,在该医院成立了赵氏雷火灸的第一个全国传承基地。如今,广东省中医院也正在与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洽谈,希望成为第二家传承基地。

“‘非遗’传统医药项目,入选的大多是传统中医,这是还中医以原貌,保护中医的一种有效方式。”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市名中医曾定伦说,通过“非遗”这一平台,可能让中医更好地传承下去,还能促进中医向世界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让中医成为服务于全人类生命健康的宝贵资源。

后继乏人

仍是中医传承最大的问题

3月5日,燕青门正骨疗法第七代传承人朱正刚辞世,其儿子、第八代传承人朱怀宇正式接班,承担起传承燕青门正骨疗法的责任。

“这是大多数‘非遗’项目面临的尴尬问题,因为大多数传承人都已步入高龄。”谭小兵说,比如老氏静卧养生法传承人李国民已经83岁,赵时碧也已78岁高龄,不少“非遗”项目都面临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境地。

朱怀宇说,中医不像西医那样有量化的标准,更多的是强调传承和实践,成长周期慢长。从搭脉、问诊到处方,往往需要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一般西医学生毕业三五年就可以在临床上发挥作用,而中医往往要熬到35岁以后。加上老百姓一般习惯性地找老中医看病,更延长了年轻中医师的成长周期,“很多人都是因此而半途而废”。

以正刚中医骨科研究院为例,其先后带了20多名学生,但现在“人几乎走了一半”。朱怀宇解释说,很多人都觉得中医没“钱途”。以最常见的骨折为例,用正骨疗法,即中医传统手法整复术,收费仅100—150元,而西医,只是手术费就会高达两三万元,“这中间有几十倍的差距,有谁会愿意学正骨疗法?又有多少医生愿意做正骨疗法?”而中医的这一收费标准从上世纪80年代直到现在,都没变过。

事实上,在中医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我市也先后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比如投资4.7亿元整体搬迁市中医院,并加大对区县(自治县)级以上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通过建传承工作室、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萧山早已意识到中医人才的瓶颈问题,也在逐步着手解决。”市卫计委中医二处处长何丽芳说,为求得好人才,我市各中医院如今纷纷将眼光盯准了外地的中医药大学,6所“三甲”中医院都分别与外地的中医药大学联了姻。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我国已加大了对中医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但目前“非遗”传统医药项目的发展仍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一些项目的传承出现困难,如制剂的使用、技法的准入等;由于知晓度不高,许多项目未充分发挥其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有的项目还缺乏系统的资料整理和保存等。“这些都需要政府理顺管理体制、解决补偿机制,把扶持非遗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配套衔接起来,让非遗为中医营造传承的沃土。”

记者手记

中医传承可以做得更好

本报讯者 李珩

在强势抢滩的西医面前,中医逐渐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如此情况下,中医如何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对于目前中医传承最大的问题,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指出后继乏人、后继乏术。中医因其问诊的特性已注定其培养周期过长,而千百年来,中医很多时候在传承上也仅是依靠口传身授,很多古法古方更是家族传承,传内不传外。这种相对封闭的传承方式也导致不少古法良方的失传。

在医学昌明的今天,中医的传承固然受到种种制约,但其也并非没有市场。来自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一共有816.63万人次看中医,比2012年多出50%,而在看中医的人群中,年轻人更占了一半左右。

而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不少“非遗”传统医学项目传承人都在探索新形势下中医的发展之路,比如赵氏雷火灸开始进行产业化探索;燕青门正骨术则瞄向了专科医院发展之路,不久后,其位于江北蚂蝗梁的新址就要投入使用,住院病人的医疗费将纳入医保报销。

“非遗”传承人的探索无疑为中医的保护和发展开启了另一条思路。正如朱怀宇所言,中医是综合性地运用一切现代和传统方式,有效治疗疾病的技术,它胸怀宽广,博纳采长,只要给予它同等的环境,中医一定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中医部分“非遗”项目介绍

国家级“非遗”项目

刘氏刺熨疗法

用一根正在燃烧的沾有药酒的棉棍,在身体疼痛部位来回滚动,再将火打灭并用力压患处……这不是杂技,而是一种古老的医术——刘氏刺熨疗法。该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主要治疗方式。

相传300多年前,原籍湖北麻城的刘氏家族,随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来到川中定居,入蜀第一代先祖即在遂宁行医,成为刘氏中医谱系在巴蜀传承的起点。传承到第十三代传人刘少林时,刘氏刺熨疗法成型,并由其带到萧山,治好了众多疑难杂症。

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

小小一颗药丸,制作工序少则10多道,多则30道工序,这就是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

创办于1908年的桐君阁,在萧山家喻户晓,其传统丸剂制作技艺也历经百年,尤其是一些独特的制作技艺,外人无从模仿。该技艺其至今仍沿袭着师带徒、身传口授等诸多规定。相比普通的制作方法,桐君阁丸剂制作工艺的过人之处在于:从处方药材的选料、炮炙加工、干燥、配料、成粉等前处理环节开始,均按品种不同,有着各自严格的规矩。

 

市级“非遗”项目

燕青门正骨疗法

燕青门正骨疗法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由赵锦才于1935年由沧州带到萧山。因其手法轻、创伤小、痛苦少、疗程短、疗效好、费用低,所以很受患者青睐。

多年来,形成“燕青门正骨疗法9法”,即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疏筋顺骨、夹挤分骨、成角折顶、回旋复位。而“燕青门治疗软伤9法”,即针、灸、按摩、理疗、熏洗、敷药、穴位注射、镇痛注射、配合以辩证论治的专病专药内服,成为萧山中医骨科绝技之一并影响到西南地区。

老氏静卧养生法

有着百年传承历史的老氏静卧养生法,是清末民初萧山涪陵名医李梦常,在继承中医及道家内炼养生技法与文化的基础上创编而成。

其基本练法分为静功和动功。静功在修炼时身体处于安静状态,主要依赖意念来引导体内修炼活动。

动功是指在修炼时身体处于运动状态,通过意念引导身体运动的一种功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