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一线楼市会否迎来“降价潮”?

2014-03-21 10:00:21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一线楼市会否迎来“降价潮”?

3月16日,一位工人正在杭州天鸿·香榭里楼盘的巨幅降价广告前作业。新华社发

“首付仅需一成、八八折优惠、开盘价调低4000元、单价每平方米直降6000元……”近来北京、广州等地楼市出现的某些信号,打破了过去一线城市看涨,二、三线城市分化的所谓“冰火”两重天格局,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楼市向下的心理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受到信贷收紧、货币供应量变化以及政策层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线城市房价的波动在所难免。

一线房价下挫,上涨神话破灭

2月以来,杭州、南京、武汉、常州等城市相继传出低价甩盘或降价促销的消息。个别项目的价格下调,引发了公众对于房价整体下跌序幕即将开启的猜测。

近日,北京万科位于大兴区天宫院区域一个项目,被媒体称为以低于市场预期近3000元的价格入市。一线城市房价的“异动”,刺激了购房者敏感的神经。

北京万科马上澄清“降价”传闻,称该项目定价“严格按照政府部门指导意见进行定价,参考了周边几个在售项目的价格”。

分析人士指出,开发商接受住建部门价格引导进行销售,体现了姿态放低以及销售策略的改变。

北京万科项目销售价格远低于此前的宣传价格,说明一线城市房价难以延续“只涨不跌”神话。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同比涨幅均回落到20%以内,二手住宅价格也连续出现同比涨幅回落的现象。北京二手住宅价格甚至出现环比止涨的现象。

另一方面是成交量持续萎缩。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3月上半月,北京新建商品和二手住宅累计签约7252套,创北京楼市6年来的最低值。截至3月15日,今年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跌幅为36%。

多重利空集聚,强化市场预期

“信贷审批从严、上年度土地供应充足等市场性因素,对当前房地产市场产生了直接影响。”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指出,目前购房者观望情绪明显,出手节奏放慢,而开发商对于后市的判断也趋于谨慎,加快了销售节奏。

2014年年初,银行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等考虑,在央行的指导下,对开发商的贷款不像往年年初如同“井喷”。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受信贷政策的影响,开发商的资金链压力有所增加。

年初以来,银行对购房者个人贷款的利率优惠相继取消。据CRIC研究机构日前的调研数据显示,在选定的22个大中城市中,首套房贷款优惠利率几乎不见了。

2013年,全国土地市场红火、供需两旺的场景令人难忘。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额达到5127亿元,创造历史新高。陈国强说:“按正常节奏,去年的土地供应会在今年形成住房供应,新增楼盘将相对增多。”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我国将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一些房地产商认为,今年楼市“形势不妙”“前景不乐观”。

日前,浙江奉化最大的房企兴润置业陷入困境。据悉,该企业总负债35亿多元,严重资不抵债,政府已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进入该企业。像这样发生在知名旅游城市的房企如破产将对市场产生强烈冲击。

降价或明或暗,市场压力猛增

一家大型商业网站的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关注房价是否下跌,六成受访者认为后市有回调的可能。而在去年9月,该网站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房价还会涨。

市场持续低迷,开发商缺乏“底气”。记者调查了解到,去年开发商面对北京严控新盘涨价、预售审批从严的做法,往往通过推迟入市“硬撑”;而今年,他们在与政府和市场博弈过程中明显“示弱”,纷纷急于推出楼盘。

“一段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房价高企集聚了大量风险,这种非常态增长似乎不可持续。”武汉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总监李国政认为,“一旦市场有变,会有更多的楼盘因着急出手而降价促销。”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认为,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到相对平淡的时期,一些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压力持续存在,并逐渐扩散到一二线城市。如果降价楼盘增多,成交量持续低迷,“降价潮”恐怕迟早会出现。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