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一批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市国资委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探索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萧山人才高地。
“五级人才培训模式”
探索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
萧山国资规模上万亿元,如何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市国资委实施“五级人才培训模式”,结合萧山国企的基本特点形成培训体系,采用由低到高的阶梯式培训方式,打造尖端人才。五级即基础培训、初级培训、中级培训、高级培训和顶级培训,互为支撑、相辅相成。
市国资委还开展了“国资大讲坛”活动,目前已举办39期,效果明显,并呈现出四个特点:
参与人数多。共有超过一万人次国企中高层领导参加。
内容范围广。既有宏观经济层面的全球经济形势,又有地区经济发展的科技、管理前沿理论,更有管理人员需要的政治素养。如政治素养方面,讲授内容就包括《中国共产党史专题辅导》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政》。
师资力量强。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和中央党校教授,又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防大学等高等院校教授,还有国外著名学府耶鲁大学和国外投行摩根士丹利等的经济学家。
学习效果优。众多参加讲座的学员觉得该讲座培训非常具有吸引力,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正面的激励作用。
“EMBA学位教育,学员们通过与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维和意识,启迪心智。”市国资委主任廖庆轩如此评价高级培训中的EMBA学位教育。目前,萧山国企参加EMBA学习的学员多达400多名。“通过学习,优化了知识架构;改变了心态,提高了把握全局的能力;改变了自己的传统思维方式,从过去线性思维逐步变成了立体思维;修炼了党性,坚定了搞好国企的信心。”一学员如此表示。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市国资委还开展了“企业领导人员培养对象”推荐培养专项工作,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潜质的年轻人才队伍,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前瞻性、战略性措施。
构建对话世界的平台
着力打造国企涉外人才基地
在全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背景下,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也被提上日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走出去”与“引进来”已成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萧山要建成内陆开放高地,需要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属国有企业。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胡际权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萧山国企抓住机遇,在国际市场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走出去”取得积极成效。今后,萧山国企“走出去”要走得好、走得稳,人才储备是关键。
如何培养一批可以直接对话海外企业,熟悉国际规则的外向型人才,以助力萧山国企更好地“走出去”?
从2009年起,市国资委以外语青年人才论坛优秀选手为基础,各单位积极推荐,通过严格审查和考核,筛选出一批青年人才,参加“企业海外发展实务培训”。
为了使这支特殊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去年市国资委又启动了“青年涉外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由萧山国际投资咨询集团、各国驻渝领事馆、在渝各高校、国际著名中介机构等单位合作,对拥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在国企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强化培养,搭建交流平台,以搭建西部涉外人才健康成长的平台、涉外人才交流的场所,培养“征战”海外的助手。
据介绍,“青年涉外人才培养计划”全程聘请外教参与培养计划,向学员讲授商务英语课程,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学员在开展跨国投融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谈判等工作时使用英语的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培训过程中,还定期邀请各国驻渝领事馆参与培养计划,邀请国际著名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外国合伙人以及相关国企领导,交流从业经验、国际风险防范策略和对外投资案例分析,组织学员们开展专题研讨。
构建人才高地
建立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
去年,随着礼嘉至北碚轨道交通开通,萧山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到170公里。与此同时,我市轨道产业也快速发展,正在推进千亿轨道产业。
为何萧山轨道业会取得如此大的发展?
市国资委主任廖庆轩表示,这与市国资委打造人才高地,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博士专家工作站分不开。
萧山轨道交通集团与院士、专家的合作由来已久,许多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的战略决策,都听取过院士和专家的建议。2000年至今,萧山轨道集团完成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目,获得12项省部级奖励、2项国家级专利,在研项目6项。
2012年,以施仲衡院士为首的萧山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设立,进站院士3名,国内外专家10名。这是市国资委系统第一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为萧山轨道交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高端专家平台。
2013年,该工作站邀请院士和专家进站开展工作54人次,涉及集团公司12个科研项目,开展了战略咨询21人次、人才培养(授课形式)4人次,项目咨询15人次,项目评审评估15人次。
为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我市积极营造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有数据显示,萧山国企已建有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6名;建有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工作站,进站博士后近30名;10余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萧山市技能专家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
(杨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