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中法艺术家的对话

2014-04-13 18:19:59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走进“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

中法艺术家的对话

萧山艺术家王以时

中法艺术家的对话

法国艺术家娜塔莉·米勒

中法艺术家的对话

法国著名艺术大师保罗·塞尚的重孙女玛亥·郝兹的画作《圆舞曲》。

中法艺术家的对话

故宫的花瓶,出现在娜塔莉·米勒创作的《中国花瓶》中。

中法艺术家的对话

王以时的《油绘王实甫西厢记十二折》,以西方油画颜料创作出《西厢记》中的场景。

中法艺术家的对话

娜塔莉·米勒的《东方风情的别墅》也充满了中国元素。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在走过巴黎、北京、深圳之后,“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于4月12日-5月15日进驻萧山美术馆。

“ChiFra”是法语中国(Chine)和法国(France)两个词前3个字母的结合,象征着中法间的友好情谊,中法文化的认同、交流和理解。此次展览集结了目前活跃在中法艺术界的40多位艺术家的近两百件油画、版画和雕塑作品。

中法两国当代艺术家放在同一个空间进行展览和交流,这还是近百年来首次大规模的尝试。

在这群艺术家中,对中法文化交融和渗透表现最突出的要数王以时、娜塔莉·米勒、玛亥·郝兹三人的画作,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

1、萧山艺术家王以时:用油画颜料描绘古色古香的东方世界

此次展览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中,王以时、贾鹃丽、杜方晓、徐泽、徐仲偶、袁正阳5位艺术家要么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要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与萧山有着密切的关系。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王以时创作的《油绘王实甫西厢记十二折》、《川剧贵妃醉酒》等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他用油画颜料描绘出一个古色古香的东方世界,画面中不乏书法、印章等中国元素。

在《油绘王实甫西厢记十二折》中,王以时用西方的油画颜料,一幕一幕创作出《西厢记》中的场景,令人惊叹。

1939年生于萧山大足的王以时,1960年毕业于川美绘画系油画专业,现在是旅法职业画家。他的艺术生涯被法国著名汉学家、美术史学家柯孟德博士写进了法文版《中国绘画史》。

王以时告诉记者,幼年的乡土生活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非常大,“从小,大足石刻、川剧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艺术熏陶。这些生长在大地上的文化,成为我生命中的基因,挥之不去。”

1989年,王以时赴法举办展览,并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

王以时对记者说,在法国,他把目光聚焦在梵髙、塞尚、高庚、马蒂斯、毕加索和莫奈晚年的作品上。这些艺术大师不仅深化了王以时对艺术的认识,而且增加了他对自己母体文化的理解和自信。

王以时在此次展览上展出的作品,让人一眼就捕捉到浓浓的东方韵味。

他向记者表示,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艺术创作不能离开自己的文化的根。

2、法国艺术家娜塔莉·米勒:画里随处可见中国元素

1962年出生的法国艺术家娜塔莉·米勒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此次展览,她带来了布面油画《夏季的甜美》、《中国花瓶》、《东方风情的别墅》、《屋里的猫》、《小白兔》等作品。

有趣的是,这位法国艺术家的画作中,随处可见中国式的花瓶、窗帘等图案。

为什么会对中国元素情有独钟?展览现场,一袭白色长裙的米勒告诉记者,她画画的时候,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各种元素融合进画面中。“8年前,我开始踏上中国的土地,先后到北京、东莞、南京、上海、成都等地游历。”

在中国见到的一切都令米勒感受到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魅力,使她迷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于是,在故宫看到的花瓶,出现在她的《中国花瓶》中;中国古代人物服饰上的花纹,也频频出现在她的画作里。

“过去,法国贵族几乎每家都会拥有一套精致的瓷器。而我也非常偏爱中国的瓷器,在我的很多画中,都会出现中国的瓷器。”米勒说。

对于中国画,米勒也有自己的理解,“油画是一点一点地画出来的,而中国画往往是一气呵成,这令我非常惊讶。”

3、“现代艺术之父”塞尚重孙女: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

在“ChiFra中法艺术交流展”上,也展示了法国著名艺术大师保罗·塞尚的重孙女玛亥·郝兹的画作。

保罗·塞尚(1839—1906)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他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

玛亥·郝兹1961年出生于法国马赛,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此次展览展出了她的《圆舞曲》、《特别冷漠》等作品。

郝兹的画作有没有受到塞尚的影响?郝兹本人没有来到展览现场,但与她有过交流的王以时却告诉了记者答案。

王以时说,他在巴黎与郝兹进行过交谈,“郝兹为人低调,不善言辞。不过,从她的言语中能感受到她对绘画的理解来自塞尚。”

郝兹认为,艺术的本质不是要画得有多像,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塞尚的话说,就是——绘画不是追随自然,而是和自然平等存在着。

链接

那些赴法学习的中国艺术家们

本报记者 兰世秋

1、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批中国留学生赴法国学习西方美术,他们构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当时留法的中国画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继承18世纪欧洲学院派的古典画风,回国后极力推广写实绘画的画家,如徐悲鸿、颜文樑等;二是受欧洲现代派影响促成中国油画多元化的画家,如林风眠、刘海粟等。

2、抗战结束后,又有一批留学生再度赴法学习艺术,他们在巴黎接触到了从古典艺术到现代主义的各个艺术流派,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其代表是赵无极、熊秉明和吴冠中等。

3、中国当代艺术家中,赴法研究艺术的也大有人在。和以前艺术家不同的是,当代艺术家一般在国内完成教育,并成长为成熟的艺术家,然后再到国外进行交流和展览,因此,他们出国的身份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是学习西方当代艺术的学生。西方策展人、艺术家和观众看待他们的时候,也是把他们当作中国当代艺术家来对待。代表人物有王以时、陈箴、黄永砯、沈远、王度、严培明、杨诘苍等。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熊明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