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父与子2》张晓刚创造了一个故事的模式
在这幅《父与子2》中,画面的冷色调使所有人物都笼罩在记忆和时间的阴影之中,甚至连人物本身都如同一个个扁平的影子。画面构图上更是直接采用了老照片的方式,剔除了一切具体性的背景,唯一的背景就是时代。
1992年,张晓刚通过老照片找到了灵感,开始了“血缘”系列的创作。而他的这个系列也成为各路藏家的“抢手货”。艺术评论家黄专曾对张晓刚的作品评论道,“我觉得他讲的这些故事,就是给你很多空间,让你去重复你自己的故事。他创造了一个故事的模式,然后你就把自己的故事装进去。”
经典赏析:《致春天》 周春芽用反自然的方式画桃花
周春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有著名的《绿狗》和《桃花》系列画作。1997年,“桃花”就已经作为陪衬陆续出现在他的画里,自2005年起,桃花成为周春芽创作最多的主题。
此次展出的《致春天》,体现了周春芽个人化的反自然用色,大块的红色和绿色厚重地交杂在画布上,让春日绚烂的桃花之景具备了视觉冲击力。《致春天》也是周春芽本人非常满意的作品,远观此画,像泼墨,酣畅淋漓,桃花绯红浓艳的色彩、欢畅丰饶的形态,一改中国传统桃花温柔娴静的形象。
经典赏析:《云壑渔隐图》 张大千晚年难得一见的精品
《云壑渔隐图》是张大千晚年时期的代表作品。张大千一生,才情横溢,诗书画三绝,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晚年其画风大变,创造泼墨泼彩,进入神奇幻化之境。
《云壑渔隐图》充满北宋山水的气魄。张大千以自创的泼彩泼墨技法,石青石绿色彩不断变幻,如云气般流动于山间,金色质地与青绿交相辉映,极具视觉震撼力。
泼墨泼彩是张大千艺术创作的一个顶峰,是其实现“法古人,师造化,创自我”的结果。
张大千的泼墨山水大多留存于中国台湾及海外,大陆地区极其罕见,这幅《云壑渔隐图》是张大千晚年难得一见的精品。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兰世秋采写)
参观者正在欣赏罗中立创作的《春蚕》。 记者 熊明 摄
程丛林《码头台阶》
庞茂琨《寂静的日子》
艾轩《无尽的原野》
这是一场堪称“殿堂”级别的展览。
张大千晚年难得一见的精品《云壑渔隐图》、罗中立《父亲》的姊妹篇《春蚕》、程丛林“足以与世界美术史上的悲剧史诗杰作相提并论”的《码头台阶》……这些珍贵的博物馆级藏品一起亮相萧山美术馆!
5月7日-8日,《见证历史——西南现当代艺术八人展》在渝展出,展览汇集了张大千、罗中立、艾轩、庞茂琨、程丛林、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8位著名艺术家的30余件绘画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8位艺术家中,罗中立、庞茂琨、程丛林、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均毕业于四川美院,都是四川画派的杰出代表,此次展出的也多是他们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被写进了中国美术史。
罗中立感谢当年的收藏者
学生时曾用卖画的钱买了一台日本相机
老妇人颔首凝望着竹筛上吃着桑叶的蚕宝宝,她往后整齐盘梳好的发髻,因久久低头,发丝渐渐飘落……
即使多次在网络上看到过《春蚕》的图片,但当真正面对《春蚕》时,记者仍忍不住为之惊叹,甚至有流泪的冲动。
画面中,罗中立以细如银针的笔触,耐心细腻地描绘着老妇的每根银发。她那犹如蚕茧般的白发,布满皱纹的双手,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去年11月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龙美术馆以3882.84万元的高价,拍下了《春蚕》,这也创造了罗中立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但是,此次展出的《春蚕》,并不是龙美术馆拍下的那幅。
罗中立告诉记者,1980年他创作的《父亲》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金奖之后,他决定延续《父亲》这一题材的创作,于是就有了《春蚕》、《金秋》、《祈》、《苍天》等一系列作品,“《春蚕》其实就是《父亲》的姊妹篇,也可以叫作‘母亲’。”
上世纪80年代初,这幅《春蚕》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一个在美国举行的展览,之后这张作品就再也没回来,直到出现在去年的拍卖会上。
“《春蚕》杳无音讯几年后,学校就让我再画了两幅。”罗中立说,这两幅作品,其中一幅由台湾著名收藏家林明哲收藏,“而另一幅在我手中”。
此次展出的,就是林明哲收藏的《春蚕》。
罗中立的作品,当年仅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台湾人林明哲。所以,业内有“林明哲花了最少的钱买到了中国最好的作品”的说法。
对此,罗中立表示,“我其实很感谢这些藏家,是他们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使我有一种受人认可的成就感,也激励了我此后的创作。”
罗中立至今仍然记得,当年他的一幅《年终》卖了7000多元,学校分了一部分,他拿到手上有2000多元,“我就用那2000多块钱买了一台日本相机,宝贝得不得了,晚上睡觉时就用红绸子包起放在枕头边。”
程丛林28岁画《码头台阶》
跑遍历史博物馆,画了将近2000幅人物小头像
程丛林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他创作《码头台阶》时,只有28岁,当时正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学习。
《码头台阶》和另一幅画作《华工船》其实是“一对儿”,在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上,《华工船》以2296万元人民币的成交。
《码头台阶》以19世纪华工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血泪史为题材:国家不幸,贫困交加的华工即将远渡重洋,依靠出卖自身和廉价劳动力求得生存。画面中没有趾高气扬的洋人和鞭子,没有枪炮相向,但人们饥饿的脸色、凄楚的神情、羸弱的身躯,都在默默讲述生活与命运的催逼。
1984年,程丛林跑遍了中国的历史博物馆查找资料,画了将近2000幅人物小头像作准备。他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每一个人物,然后不看资料照片,像郑板桥画竹子那样画出了“心里”的形象。
程丛林是这样谈论《华工船》和《码头台阶》的创作构思的:“若病困的人仍想活下去,那病困的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从生存的艰难去表现对生存的渴求;从民族觉醒之前的真实状态中去表现拼搏进取的民族精神。”
昨日,记者致电身在成都的程丛林,他告诉记者,《码头台阶》是林明哲自己在纽约的一家画廊里买到的。至于当年花了多少钱卖出这幅画的?程丛林称自己也记不得了。
在著名画家、评论家林惺岳看来,“《华工船》和《码头台阶》,是中国艺术精英艺术复苏后的作品……如此浸淫群众血脉的作品,足以与世界美术史上的悲剧史诗杰作相提并论。”
此次展览也是《码头台阶》首次在萧山展出。
市场
四川画派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坚力量
《春蚕》估价1800万-2200万元
本报记者 兰世秋
在《见证历史——西南现当代艺术八人展》上,四川画派艺术家占了一大半。
四川美院在“伤痕”和“乡土”时期出现了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当时的理论界将他们统称为“四川画派”。此后30多年间,四川画派不断发展壮大,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四川画派艺术家的作品市场走势一直很不错。
四川画派的市场热度最初显露在2005年。这一年,“北京华辰”春拍中,川美毕业生及教师共17人的油画作品,首次集体登场。“当代油画之川美现象”专题的20件油画,拍出18件,成交额190万元。其中,罗中立的《凉山人》获价40.7万元,《巴山少女》以41.8万元易主,何多苓的《凝视》成交价12.1万元。
四川画派以蓬勃式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是2006年。这一年,北京翰海春拍油画雕塑专场的206件拍品中,四川画派20多位画家的作品就有43件,共成交41件,成交总额1400多万元,占专场成交总额的14%以上。罗中立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5件作品全部成交。
近年来,四川画派艺术家的作品呈持续走高的态势。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在作品的市场表现上,罗中立、张晓刚等艺术家如今都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作品将在今年北京保利的春拍中进行拍卖。
当代艺术近两年来整体行情并不理想。贾伟表示,此次推出的《春蚕》、《码头台阶》都是博物馆级的精品,这些作品将有可能成为今年春拍第一个兴奋点,对市场形成新的刺激。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春蚕》的市场估价在1800万-2200万元之间,《码头台阶》在2000-2500万元之间。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