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萧山第二师范学院将迎来60华诞。
60年来,萧山第二师范学院历经教育培训、改制本科、转型发展三个阶段,完成了由一所成人高等院校到普通本科院校的转身。如今,该校又站在了建设新型地方本科师范学院的新起点上。
历史辉煌:肩负教师培训使命
今年4月11日,南山腹地。
萧山科技学院、萧山第二师范学院、萧山三峡学院、萧山人文科技学院、萧山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萧山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等6所高校,成立了我市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这6所高校将按照规划,逐步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为萧山产业链提供高端应用人才。
作为国内首个省级高校转型发展联合组织,这意味着,我市高校教育发展已悄然翻开新篇章。这对于1954年建校的萧山第二师范学院,则意味着又一次历史嬗变。
“学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5月7日,望着窗外风景如画的南山山脉,萧山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邹渝回忆道。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1954年,萧山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萧山第二师范学院的前身)应运而生,承担起了萧山市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的任务。
1984年,该校与萧山二师、萧山三师、萧山一师高师专科班合并,正式更名为萧山教育学院。
进入21世纪后,萧山教育学院遇到了全国省级教育学院发展过程中都遇到的难题——当为教师进行学历补偿培训的“国家使命”基本完成后,学校该何去何从?
2004年,萧山教育学院开始谋划改制。2012年3月,教育部批复同意萧山教育学院改建为萧山第二师范学院。
凤凰涅槃:构建应用型技术大学
然而,改制后的萧山第二师范学院发现,自己只是赶上了本科改制的“末班车”——全国本科院校已基本完成扩张,每年多达六七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市场竞争,让这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压力巨大。
2013年6月,萧山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做出决定——将学校转型成为一所新型本科师范院校。
“这就需要我校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育结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邹渝表示,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将是全国大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重要改革,在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上,萧山第二师范学院成了“敢于吃螃蟹的人”。
“将传统的史地系调整为旅游与服务管理系,中文系调整为包含汉语言文学与传媒等专业的文学与传媒系……”萧山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陈永跃介绍,在本科改制前,学校已实施了长达十余年的高职教育模式,拥有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行业基础等。
在历时7个月调研形成的《萧山第二师范学院办学转型工作方案》中,该校确定了转型发展目标:与同类地方本科院校和市内师范院校错位;在传统的教师教育领域,做精做优学前和小学教育;围绕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教育、商贸、文化、信息和健康五大领域,集中构建教师教育、营商管理、信息技术、文化艺术、药品食品五大专业集群。
未来之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读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的大一学生孙铭,将和该系200多名新生一样,接受一种全新的“根-干-枝-叶”的培养模式。
“新生在大学一二年级修完相关基础课程后,将在三年级按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等方向分流,然后按照方向设置岗位课程,进行专业的人才培养。”该系系主任韦鹏程教授介绍,学生在四年大学期间,前三年每个学期会有两三周的项目实训;在四年级则全部做项目。所有实训占总课量的40%至60%。
从2013级开始,萧山第二师范学院遴选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旅游管理、信息技术类等首批试点专业(群),通过创新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等方式来引领各专业转型。
与教学改革同时推进的,是学校的“双师型”导师教师队伍建设。每个专业群选送2-3名教师到行业企业全职工作,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承担专业核心能力课程、45岁以下教师必须到行业企业顶岗锻炼……
“学以致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让该校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市大学生平均就业率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