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深度 > 正文

“不管在哪儿 救死扶伤都是不变的使命!”

2014-03-19 09:52:39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不管在哪儿 救死扶伤都是不变的使命!”

周勤(左二)正与病人交流。 (本版图片均由周勤提供)

“不管在哪儿 救死扶伤都是不变的使命!”

周勤(右二)与当地医学生在一起。

“不管在哪儿 救死扶伤都是不变的使命!”

周勤(右一)看望患儿。

“不管在哪儿 救死扶伤都是不变的使命!”

因为精湛的医术,周勤(右二)受到大学师生的热烈欢迎。

“不管在哪儿 救死扶伤都是不变的使命!”

周勤(前排右二)与当地儿童。

核心提示

11年间,她先后两度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做援外医生。

4年的援外岁月,她救治了数千名患者,获得了当地病人的尊敬与爱戴,留下了“中国好医生”的美名,她的名字甚至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前不久,在我市第六期援巴布亚新几内亚医疗服务任务接近尾声之际,记者采访到本期援外医疗队队长——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医生周勤,听她讲述真实的援外生活。

检验报告——HIV(艾滋病)阴性。

“终于不用吃药了……”看到报告,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医生周勤长吁了一口气,神情轻松。

2014年2月26日,第六期中国援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医疗任务还没结束,作为本期医疗队队长,周勤趁着回国探亲之际,特意回单位做了个HIV确诊检查。

因为援外医疗任务,她险些被感染上HIV。

“第一次参加巴新援外医疗队,我女儿8岁,现在她已经20岁了。时间并没有改变我对巴新这片土地的情感,尤其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周勤说,再过几日,她又将返回巴新,继续完成她的援外工作。

“第一次因为挑战,第二次因为责任”

——11年间她两度援巴新

2002年,萧山市卫生局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向巴新派遣了第一支中国援巴新医疗队,每期驻外工作两年。这,让怀抱着“救死扶伤”梦想的周勤沸腾了。

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2002年11月,带着一股闯劲儿,她与7名萧山医生奔赴巴新开展医疗援助。

“这里碧水蓝天,阳光充沛,这里是鸟类的天堂,处处展现出一种原生态的美,人就像在画中行走。”初到巴新时的情景让周勤记忆犹新。

可援外工作并不像风景那般美好。

当地医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且经常不能正常工作,尤其是药品、床位奇缺,即便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以下简称“莫港”)总医院这样的国家级医院也是如此。

“当地政府鼓励生育,因此分娩率非常高。”当周勤第一次走进莫港总医院妇产科时,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病房里全是大肚子孕妇,有些甚至抱着两三个孩子来产子。

床位不够,有的产妇坐着就将小孩生下来,更有甚者走在路上就生下小孩。缺医少药,很多妇女产后患上了宫颈癌这样严重的后遗症,成为当地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因为部落习俗,“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让当地女性地位低下,女性健康更是不被重视,许多女性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

“如果第一次援外是因为挑战,第二次则出于医生的责任。”2012年11月,43岁的她主动请缨,作为萧山第六期援巴新医疗队队长,率领9名援外医疗队员再次踏上卫生援外的征程。

“工作生活不分家,医院住地两点一线”

——治安恶劣曾让她胆战心惊

由于教育程度低下,在巴新几乎有一半居民是文盲,当地社会治安十分恶劣,有时为了一包香烟也会有人持枪抢劫。“治安不是很好,注意安全”的话经常在周勤和她的同事耳边萦绕。

“我们的生活就是工作,每天除了在医院到住地的路途中,我们的视线再也看不到10米以外的地方,视线都被围墙阻挡。”周勤说。

有关方面为确保他们的安全,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他们交通车的车窗焊有铁条;住处修起两三米高的围墙,上面还安装有铁丝网,并在门口安排有两名保安,养了4条狗。

2013年3月的一天夜里,窗外一阵轰隆巨响把疲惫的队员们从睡梦中惊醒,周勤起身往住地的大门口想要一探究竟,却被守在门口的保安阻止。原来,当地警方正在追捕几名抢劫华人的劫匪,过程中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对峙和冲突,而事发地点就在离中国医疗队住地不到百米的地方,所幸医疗队员没有受到波及。

事实上,这些年巴新曾发生过多起针对华人或亚裔的骚乱,不少华人商铺都曾被打砸抢。

2013年6月,巴新首都莫港一家食品店内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4名中国雇员被杀害,凶犯使用的凶器是刀和斧子等利器,作案手法非常残忍。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身边,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因为这样,周勤和她的同事每天的生活几乎都在医院、住地两点一线跑。偶尔上街买东西,也至少三人以上同行,不敢到小店,一般都到大超市,并且要立即回住地。

每到夜里,周勤都会在窗前张望很久,确定没有可疑人物出没,紧锁门窗后才敢入睡。

“拿到检验报告时感觉世界都快塌了”

——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她坚守岗位

相比治安的混乱,2013年11月6日发生的事,则更让周勤心有余悸。

那天,她有三台手术。第一台是为一名当地妇女做子宫切除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可就在即将完成时,出了事。

“啊!”她禁不住轻叫了一声——在止血的过程中,由于手术助理将止血钳从伤口粘连处取出时过于用力,病人的一滴血飞溅到了她的眼睛里。

“后面还有两台手术。”身旁的医生护士都慌了神,她却坚持将剩下的手术做完。但一股不祥的预感一直充斥着她的脑袋。

她已经不记得手术完成后是如何走到厕所的,她只记得她不断用清水清洗自己的眼睛。

巴新是艾滋病的高发地,艾滋病患者很多。援外医疗队的医生们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行走”,每天进行几台手术,随时都在和病人“亲密”接触,一个不小心,都有被感染的危险。

为了谨慎起见,在征求病人的同意后,医院为该患者做了血液检验。当天傍晚,检验报告递到了周勤的手中——HIV positive(HIV阳性)!

“拿到检验报告时,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快塌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周勤至今心有余悸。

国家卫生部、市卫生计生委有关领导在得知周勤这一情况后,都十分关心重视,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提供最好的阻断药品进行阻断预防。

来自祖国的关怀让周勤有了继续“战斗”的动力,强烈的使命感战胜了对病魔的恐惧。

接下来的一个月,她天天服用预防艾滋病的药物,将可能进入体内的病毒杀死。然而强烈的副作用让她睡眠不佳,吃不下饭,手掌肌肉时有抽搐,手指麻木,但她仍然坚持工作。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周勤选择了隐瞒。服药期间,她每天照常和家人视频聊天,笑脸以对,对身体和心里的双重煎熬却只字不提。

一个月后,周勤再次进行艾滋病检测,结果显示她未感染艾滋病毒。若要最终确诊,她仍需在停药一年内进行多次阶段性复查。今年2月,她趁着回国探亲的机会回单位接受检查并确诊。直至这时,她才将此事告诉丈夫。“女儿和我的父母还是不知道,都过去了,不想让他们担心。”

“总有一天要让他们刮目相看”

——“Dr.Qin”成为巴新“名片”

初到莫港总医院,当地医生对这群在“草草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医生并不看好,甚至不愿给他们安排工作。

对此,周勤心中憋着一股劲儿,“总有一天要让他们刮目相看。”

2002年12月的一天,科室主任试探性地让她在一名澳大利亚医生陪同下,做了一台常见的剖腹产手术。其创面之小、流血之少、速度之快,让同行们称赞不已。

巴新政府某部长的女儿,曾怀孕5胎均不幸流产。2003年,时年已36岁的她怀上了第六胎。当得知周勤技术精湛,就慕名找她就诊。周勤对其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保胎治疗。足月后,部长女儿顺利产下一个4公斤多的大胖小子,乐得部长好几天都合不拢嘴。

“Chinese doctor is good!(中国医生真棒!)”不久,部长亲自接见了周勤,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道。因为这样,这位部长对中国和中国人增添了许多亲近感,还为当地华人办了许多实事。

周勤“一战成名”!

她的医术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多家国家级媒体进行了大篇幅的专题报道,并称其为“有神奇之手的爱心天使”。许多当地医学院的学生也慕名前来,向周勤拜师学艺。

妇产科领导的态度由怀疑变成信任,让她挑起了整个科室的大梁,医院的医生护士都亲切得叫她“Dr.Qin”。

2006年,周勤的照片被该国杂志《Paradise》以“巴新美女”的名义刊登出来,并向国外发行,“Dr.Qin”的名字成为了巴新一张对外展示的靓丽“名片”。

如今,周勤平均一年要做200余台妇产科手术,接待门诊病人更是不计其数。“不管在哪儿,救死扶伤都是不变的使命!”说这话时,周勤一脸神圣。

第七期援巴新医疗队备选队员选拔工作启动

本报讯 (记者 刘蓟奕)3月13日,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根据国家卫计委近期下达的援外医疗队派遣要求,我市已于日前正式启动第七期援巴新医疗队备选队员选拔工作。

据介绍,第七期援巴新医疗队仍采用“8+2”的人员配置,8名医护人员、1名翻译及1名厨师,共10名队员组成。根据我国政府与巴新政府签订的援助协议,最终确定的援巴新医疗队将于2014年11月派出,赴巴新首都莫港总医院执行为期2年的医疗援助任务。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应巴新卫生部要求,在医疗服务种类上,第七期中国援巴新医疗队调整增加了儿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专业。

市卫计委国际合作处负责人介绍,第七期中国援巴新医疗队8名医护人员职称均要求具有所从事专业的理论基础、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具备独立开展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政治思想过硬,医德医风高尚,有团队精神,有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带教能力以及流利的外语水平。

目前,市卫计委已按照1:2的比例从全市三级医院选拔出16名符合条件的备选医生进入为期6个月的国内集中培训。在此期间,备选医生将接受外语强化训练,以及执行国家卫生援外任务的任期培训。在培训中期,市卫生计生委将根据组队需要确定正式队员和候补队员。

我市累计派出援巴新 医疗队员60人次

本报讯 (记者 刘蓟奕)3月18日,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2002年至今,我市已向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下简称“巴新”)派遣过6期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务及辅助人员60人次,为巴新人民的健康和加深中-巴新两国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2002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托,根据中-巴新两国签署的相关协议,萧山开始独立承担派遣中国援外医疗队赴巴援助任务。首期医疗队于当年11月前往巴新,此后每两年更换一期,每期医疗队配备8名医护人员及1名翻译和1名萧山本地厨师。

截止目前,我市已累计向巴新派遣六期援外医疗队,共60人次,服务项目涉及病理、麻醉、妇产、肿瘤、神外、创伤急救、胸外、泌尿、中医针灸推拿等多个种类。萧山医生在莫港总医院已接诊各类患者10余万人次。

同时,萧山医疗队还积极培养当地医护人员,并为该国政府官员和我国使馆工作人员、华人华侨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

在当地,萧山医疗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巴新人民的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巴新前总理迈克尔·索马雷还亲自邀请第二期中国援巴西医疗队全体队员赴总理官邸做客。

在国内,2008年至2013年期间,萧山市卫生局和重医附一院人事处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部评选的“援外医疗先进集体”称号,重医附一院神经外科主任谢延风、市三院麻醉科医生张双菊分别获得“援外医疗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驻巴新大使馆前大使李正君曾评价我市援巴医疗队为“外交战线上的一支奇兵”。

相关链接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南太平洋,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是一个带有原始部落色彩的议会制国家,属热带雨林气候,沿海地区年平均温度21.1℃-32.2℃,拥有600个美丽岛屿,是世界上较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主要出口有矿产和农产咖啡、可可、椰干、棕油、橡胶、木材及海产等,全国人口705万人,是大洋洲面积第二大、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澳大利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