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的饱和潜水员进舱(1月9日摄)。
1月12日,工作人员在“深潜号”甲板上向海里下放潜水钟。本栏图片均由新华社发
1月12日,监视器显示胡建、管猛、董猛3名潜水员在水下展示国旗。
1月12日凌晨2时22分,80后小伙儿管猛从潜水钟里钻出,像鱼儿一样游动,对海底进行探摸。有着丰富潜水经验的他又一次来到童话般的海底世界。而这一次,是他从没尝试过的300米深海。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中国人探寻自然的梦想。如今,我国深海饱和潜水又一次挑战了极限。
咱们能救得下人、捞得起船吗?
上海打捞局的老局长叶似虬2005年退休后,一头扎进了饱和潜水项目的推进中。
1982年,在大学时代就迷恋上深潜的叶似虬被派到法国学习饱和潜水。法国的饱和氦氧潜水技术让他大吃一惊:潜水员可以24小时在上百米的深海作业,连续28天在生活舱内生活,做完工程后一次减压出舱。而当时我国常规空气潜水,潜水员在水下最长工作30分钟,最深潜60米。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核潜艇“库尔斯克号”不幸沉没,118名官兵葬身海底。由于不具备深海潜水作业能力,俄罗斯不得不求助于英国和挪威。
交通运输部领导当时问叶似虬:“如果这类事件发生在中国,咱们能救得下人,捞得起船么?”
叶似虬答:“不能,我们没有饱和潜水技术。”
2004年,在黄河小浪底沉船事故的打捞中,上海打捞局的潜水员们义无返顾地跳进了61米深的水里。当潜水员从水里上来时,他们身上被水压造成的道道伤痕,敲击着叶似虬的心。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饱和潜水!
2006年,叶似虬编写出中国首部“饱和氦氧潜水作业程序”及“应急预案”。
上海打捞局1983年从法国进口的一套氦氧饱和深潜水设备,在“深闺”中一锁就是22年。上海打捞局科研所所长郭杰集中了所有的技术人员,终于在2006年8月底将设备全部修复,9月初通过检验发证。
第一次下水作业成功!
有了设备,叶似虬又自编教材,上海打捞局举办了饱和潜水员培训班和饱和潜水生命支持员培训班,并在长江里进行了为期8天的10米饱和潜水实操训练。30名潜水员取得了饱和潜水员证书,培养出我国第一支“饱和潜水”队伍。
2006年10月,南海番禺油田海底油管破损,油田不得不停产。请外国潜水公司?远水救不了近火。油田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上海打捞局。
11月9日,一支由71人组成的潜水队伍来到海上。潜水支持母船上,有两个密封的大铁罐子,是生活舱和潜水钟,对接在一起。
生活舱里有6张床,没有“空气”,只有氦氧。舱内,生活方式近乎苛刻,洗澡和上厕所要按程序操作。吃饭时,一粒米都不能掉在舱内。
半夜里,潜水队队长金锋等6人进入饱和舱。金锋带着胡建,打开生活舱拱门,进入锅炉般大小的潜水钟。金锋感觉在慢慢下沉,就像身处摇篮之中。20分钟后,金锋从潜水钟内的深度表上读出:“深度:100米。”
当下潜到103.5米深时,他终于发现了需要从油管上拆下的零件。连续作业8小时后,筋疲力尽的金锋和胡建重新游回潜水钟。
第一次下水作业成功!以往这样的深度,从未有中国人的身影。
300米深海迎来中国人的身姿!
2007年11月,上海打捞局与DIVEX公司签订了300米饱和潜水系统建造合同。该系统主舱为9人双舱减压舱,辅舱为6人双舱减压舱,潜水钟为3人钟,最大深度可达300米,这是我国最先进的饱和潜水系统,也代表了当今的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更加安全、经济和高效的使用特点。
合同签订两年后,2009年11月17日,设备系统交付使用,从这一天起,我国拥有了300米深水潜水作业的设备能力。
2011年,上海打捞局做好了300米水深打捞的准备:程序编好了,设备到位了,人员培训过了。他们等待着机会,在实际应用中,向300米水深作业发起冲击。
2013年5月18日,上海打捞局在南海执行海底脐带缆铺设工程中,潜水员成功潜至198米水深,完成了水下作业,将中国饱和潜水海上作业的纪录推进到了200米水深。
2014年1月11日夜里,在北纬20度18分、东经115度09分的南中国海海域,“深潜水”号船上灯火通明。12日零时,甲板上的潜水钟被缓缓放进海里,零时50分,潜水钟下放到了300米深的海底。
1时40分,胡建打开潜水钟底部的门阀,下到了海里;2时22分、3时33分,管猛、董猛分别钻出潜水钟,进入海底探摸巡查。早上5时9分,3人乘坐潜水钟返回到位于甲板上的生活舱里。早上8时,李洪健、罗小明、谭辉乘坐潜水钟再次下水,预计将于9时40分,10时10分,11时30分相继从潜水钟里潜出,在海里巡潜工作到14时。然后,乘坐潜水钟“电梯”,返回生活舱。
中国航天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中国救捞人正在实现中国人的千年深海探宝梦。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 齐中熙 据新华社深圳1月12日电)
什么是饱和潜水?
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
深潜水是世界各国正在攻克的尖端难关,实现深潜水的关键技术,就是饱和潜水。
据300米饱和潜水现场总指挥郭杰介绍,潜水深度每超过10米,压力就增加1个大气压。潜水员潜水完毕后,人必须减压。如果不减压,在高压下溶解进潜水员身体内的惰性气体会残留在身体组织中,造成严重的减压病,甚至危及生命。在常规潜水中,60米水深下,潜水员只能工作半个小时,就必须出水进入减压舱,进行长时间减压,作业时间很短。
美国1957年提出“饱和潜水”,就是创造出一种环境和条件,使潜水员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潜水员可以在高压下停留几十天,待作业完成后,一次减压,返回正常生活。这就需要建造一个生活舱,给舱里加压形成高压环境,潜水员在舱里呼吸的气体是氦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不同的深度和高压环境下,混合气体的配比和加压时间都不同。1981年,美国完成了第一次实验,3名潜水员在686米的海底,生活工作了7个昼夜。
郭杰介绍,此次作业中,在300米海底,潜水员承受的压力是地面的30倍。作业完成后,需要在减压舱里过11天,才能完成减压。(据新华社深圳1月12日电)
饱和潜水系统 包括4个部分
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
上海打捞局的潜水员1月12日在南中国海首次完成了300米深海出潜探摸作业,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300米饱和潜水成套技术。
“深潜号”是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具备300米饱和潜水作业能力的深潜水工作母船,船上装备的300米饱和潜水系统由生活舱、过渡舱、潜水钟、生命保障系统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饱和潜水作业期间,6名潜水员生活在压力为31个大气压的生活舱内,工作时,由潜水钟送至水下300米处,完成潜水作业后,再乘潜水钟返回生活舱里。(新华社记者 林红梅 樊曦 据新华社深圳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