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四日,中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在我市举行下水仪式。 记者 熊明 摄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晨)白色的船身、朱红的船底,甲板上的彩旗迎风招展……1月24日上午,萧山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以下简称东风船舶)举行了中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下水仪式。该船系国家文物局与东风船舶联合打造,不仅在海上能连续航行30天,还能抵御8级风浪,预计今年5月将首赴南海进行文物打捞。
考古船共3层 950吨级
考古船好似一只沉睡的鲸鱼,静静地停泊在江边。记者在现场看到,船体外观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内部设计却纷繁复杂。东风船舶造船事业部副部长苟元君告诉记者,考古船建造资金近6000万元,由于此前厂里并没有建造考古船的经验,密集的电缆、管道等走向让设计师们费了不少心思。
与其他船只不同,水下考古船采用全电力Z型推进动力方式,环保节能,且配备大量考古设备,可对水下遗存进行测绘记录、摄影摄像、遗址清理等。
记者了解到,该船为950吨级,全长56米,宽10.8米。苟元君介绍,这样的船舶在海船中属于“小个头”。不过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
考古船共有三层,不仅设有厨房、餐厅、出水文物保护实验室、食品间、潜水工作室等,还有近20个房间用于住宿,且每个都配有单独的卫生间。
晒文物的面积有260平方米
5月首赴南海寻觅郑和遗迹
船上设有专门的液压折臂吊,最多能从水中捞起3吨重的文物。“我们的甲板全是柚木地板,防水防潮。这些湿漉漉的宝贝捞上来后,先要放在第一层甲板上进行晒干和清理。”苟元君说,用来晒文物的面积差不多有260平方米。
据透露,考古船里的考古仪器设备间还预留了一处装置了可容纳6人作业的潜水器,时速20海里,考古人员可乘坐潜水器潜入水中寻宝。
在设计上,考古船能够抵抗8级风浪,船内设有减摇水舱,根据船体摇摆自动控制平衡。“在海上30天航行7000海里都不需补给。”苟元君说,7000海里大约相当于从中国到日本10次航程。
该船试水将在唐家沱东方船厂附近长江水域开展,考古船什么时候能够出海?据悉,该船将于今年5月正式运行,会沿长江线经南京、上海等地,最终抵达青岛作其停靠的母港。考古船的第一次“打捞”可能将赴南海流域,追寻郑和下西洋航线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