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不走寻常路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养猪所占的资源、能源的数量很大。在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推广节约型养猪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养殖户生财的捷径。
建养殖区 自繁自养
建立“新型生猪养殖点”,不同于“养殖小区”。旧的“养殖小区”的做法是把多家养猪专业户的猪圈集中在一个小区,虽然人畜分离了,但仍然各人养各人的猪。
“新型生猪养殖点”的做法是养殖点仍然离开农村居民点,但是一个独立封闭小院,一家饲养50头左右的母猪,2头公猪,自繁自养,年出栏1000头左右肉猪,全封闭饲养,活猪只出不进。在相隔1公里~2公里处或更远,再搞一个“生猪养殖点”,这样防止相互交叉感染。如此多点分散,形成一个养殖区或专业村。若再加上沼气生产或肥料加工厂,则可实行生态循环。
当然,养殖点的规模大小,应根据当地情况来决定。但必须做到养殖点是一个独立小院,不要与其他农户合在一起。
养殖点还有另一种模式,即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划出一块土地,由各养殖户出资建造统一的猪舍,由公司统一提供仔猪和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其关键点是公司统一供种,不从其他地方引种,农民实际是该公司的承包工人。
种草养猪 节约精料
我国目前集约化养猪的饲料多采用“玉米+添加剂”的方式。这种日粮虽然配置简单,营养合理,料肉比较低,但需要大量玉米、豆粕从国外进口。
目前,有的地方已试用部分青饲料来替代精饲料喂肉猪,如用美国菊苣、松香草、苜蓿等,在经济上有较好的效益。
据辽宁丹东市种畜场试验,平均每头肉猪喂美国菊苣77.5千克,精料214.5千克,每头猪收益比吃精料多32.92元。用松香草、苜蓿等亦均有经济效益,这些经验值得推广。
新式猪舍 防猪生病
猪舍的通风与保暖是一对矛盾,在冬季,一些猪场由于过于强调保暖,采用关闭门窗,在猪舍内生煤炉等方法,结果虽然温度提高了,但舍内的空气质量变差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大量超标,饲养员进入后,空气刺鼻刺眼,母猪、仔猪发生咳嗽等疾病,同时,由于湿度也随之增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容易繁殖,致使仔猪容易发生下痢等疾病,效果适得其反。
改革猪舍保暖的新方案,是区分猪舍温度与仔猪保育箱温度。猪舍温度可适当降低,而保育箱内温度保持在30~32℃左右。随仔猪日龄增加,可适当降低。因此,在产房应采用天花板加可调节的屋顶通风,在哺育栏设保育箱。
信息系统 预测猪价
建立养猪生产的风险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农业和畜牧信息系统,如:全国和各省的存栏母猪数、母猪数占存栏猪数的比例、活猪价、玉米价、猪粮比价。
这些数字要按月公布,既有全国的数字,又有各省的数字(不是图表曲线)。通过这些数字,养猪协会可以预测今后的养猪价格走势,指导农民确定合理的母猪养殖数量。在实行“母猪饲养配额”之前,可以防止我国猪价的大起大落,使变动曲线趋于平缓。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
养猪不走寻常路
在农村,和牛、猪打交道的女性不少见。但像浙江苍南县农民张畅这样养猪的方法,却不多见。
张畅说自己的想法有些另类:一般人养家猪卖猪肉,如今她专门养藏香猪卖猪肉。她和丈夫创办的合作社专门养藏香猪,在该县凤阳、赤溪、望里等地设有基地,年产值380万元。
过三关 高原猪养在平原
2010年,她听说养藏香猪效益不错,而浙江省内却几乎没人养,于是跑到西藏,拉了一车约七八十头猪回来,投资500万元,成立壮壮农业专业合作社。
没想到这个品种的猪过惯高原生活,初到低海拔地区反应强烈,当年就死去一半多。夫妻俩找来一位畜牧农技人员,给猪吃上特制的中草药,才稳住病情。“这还只是第一关。”张畅说,“让母猪顺利生下小猪,更花精力。”
刚出生的猪仔易生病、成活率低,就算活下来,从断奶后长到15公斤,又会碰上一道鬼门关。张畅摸索出管理技术,先保证母猪生产时仔猪成活率超八成,断奶后再培养小猪的活动能力和草食习性,让它们逐渐适应低海拔山区环境。
近年来,走上正轨的合作社,承租了5000亩荒山林地,增加投入350万元,筹建5个养殖基地和两家猪肉销售点。
三联动 企业农户都得利
公司+基地+农户养殖的模式,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常用的办法。即使在这种常规模式上,张畅也有自己的创新。
去年,合作社划出50亩长满杂草的荒地,让藏香猪放养吃掉杂草、拱去草根,再请来10位闲散在家的老农,免费发给他们牧草种子种植。这种做法一举三得,省去人工开垦荒地的财力时间,猪粪又成为提高地力的免费肥料,10位老农更是有了收益:张畅和他们签订协议,以每50公斤20元的价格,由合作社收购他们的牧草作猪饲料,50亩地可生产牧草85万公斤,收入34万元以上,每位老人年收入约3.5万元。
张畅把留守妇女作为优先发展对象,和农户签订代养回收合同,以此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养殖行业。如今,合作社有社员30人。
(据人民网)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