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时事 > 正文

招聘网站“挖坑” 你的隐私泄露多少?

2014-03-06 15:09:14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招聘网站“挖坑” 你的隐私泄露多少?

 

招聘网站“挖坑” 你的隐私泄露多少?

毕业季即将来到,国内多个大型招聘网站的春招陆续拉开帷幕。这些资源充足、覆盖面广的招聘网站受到了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不过通过招聘网站找工作,很有可能个人信息泄露。求职者应聘时应多留心眼,谨防就业“陷阱”。

网投简历招来“诈骗”短信

江西师范大学的小张在网上搜寻招聘信息广投简历,在注册一个招聘网站的账号后,她填写了包括姓名、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相关的个人信息,并向一些公司投出简历。两天后,她突然收到一条短信通知她去参加面试。

面对立竿见影的“效果”,小张反倒产生疑虑,自己并没有向这个公司投简历。于是她在网上搜索这家公司,却发现该公司官网并不存在。

无独有偶,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北京某高校学生小杨,也有类似经历。在某些招聘网站投出简历之后,“经常收到骚扰信息,甚至有一段时间,每天都有。”

招聘网站或致个人信息泄露

近几年,伴随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专业招聘网站的数量在急剧增长。湖南某高校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王老师认为,毕业生找工作的心理十分急切,缺少对网络招聘信息的必要判断。一般情况下,规模大、正规的招聘网站可靠程度相对较高。

如果登录几家国内知名专业招聘网站,会发现在它们的“隐私条款”中都有对其注册会员个人信息保护的承诺。对于求职者的简历都有三种不同程度的保密方式:一种是“完全保密”,即除了接受求职者主动投递简历的用人单位之外,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法看到其个人信息。第二种是“仅对该招聘网站开放”,该招聘网站能随时搜索求职者信息,以便提供面试机会。最后一种是“对所有公开”,所有注册用户都能看到该求职者的个人信息。

但一些中小型的招聘网站就没有如此规范的条款。北京某律师事务所谭律师表示,我国法律条款中明确规定,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包括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公民的个人信息属于犯罪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找工作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毕业季即将到来,为防范毕业生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高校都开设毕业生就业求职课程,不仅指导毕业生如何有针对性进行职业规划,还讲授有关求职技巧,如何规避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陷阱”就是其中重要内容。

“90后”李俊已从安徽某大学本科毕业。他将投过简历的单位和求职岗位都标记在一张表格上。他说,“在网上投了太多份简历,有时候,自己也记不清了”。接到面试通知电话后,他先会核对表格中内容,并在其公司官网上查找确认电话是否来自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李俊参加过学校开办的毕业生求职技巧课程,他说,这些技巧都是在相关课程上学到的。

王老师认为,即便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仍不能麻痹大意。在求职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始终具有安全防范意识。

(据新华社)

资料图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