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时事 > 正文

“民企航母”中民投昨揭牌 注册资本500亿元

2014-08-22 01:47:58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民企航母”中民投昨揭牌 注册资本500亿元

揭牌仪式现场(8月21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 (记者 李延霞 刘诗平)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组织、59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1日在上海正式揭牌。

中民投今年4月获得国务院批复,公司注册资本500亿元,59家参股股东均为大型民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资产管理、环保、新能源、电力、电子商务等领域,参股或控股多家上市公司,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近1万亿元。

在股权结构方面,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不超过2%,即10亿元,最低不少于0.6%,即3亿元。“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股东的强势积累与公司的坚实平台高效结合,促成民营资本合力,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说。

据介绍,中民投的经营范围主要为股权投资、股权投资管理、商务咨询、财务咨询、实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

“中民投将充分发挥国家品牌、资源整合、资金实力、综合经营、管理输出等综合优势,优选重点目标行业实施战略整合。通过资本投入和杠杆撬动,围绕产业整合和金融全牌照两大特色,集聚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商业支柱和重点业务板块。”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表示。

据了解,在重点业务板块方面,将成立中民新能源集团、中民国际通航、中民矿产物流集团、中民实业、中民物业、中民国际、中民资本、中民欧洲资本。

业内人士认为,中民投的成立,对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利好作用。

对话中民投

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李延霞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1日正式成立。这家大型民营投资公司诞生,对转型发展的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董文标为何加入?中民投将怎样运转?对此,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和总裁李怀珍。

新平台:产业整合与金融创新深耕8大业务板块

记者:中民投将如何引领民营资本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民投的战略和发展重点是什么?

董文标:中民投将以可持续的公司发展和价值创造为目标,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努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大型产融投资集团,力争跻身世界500强。

我们将集聚资源,以产业板块和金融板块为依托,将中民投打造成具有一批中国行业内最优秀公司的产融结合集团。重点业务板块方面,将成立中民新能源集团、中民国际通航、中民矿产物流集团、中民实业、中民物业、中民国际、中民资本、中民欧洲资本。

金融领域,将采取传统金融和新金融共同发展、以新金融为重点的战略。传统金融领域进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新金融领域将结合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发展趋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投贷联动”、“股债联合”、中介服务、不良资产处置、资产管理等业务模式,打造新金融运作方式和平台。

同时,建立资本市场与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模块,打造国内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挥直融优势和杠杆效应,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投资结构,促进行业、产业的价值提升;通过境外发行低成本债券、引入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推动成熟项目境外上市等战略拓展海外投资市场,促进国民经济转型。

新特色:资本投入与杠杆撬动形成商业支柱

记者:产业整合是中民投的两大支柱之一。请具体谈谈产业整合方面的关注领域及切入点。

李怀珍:公司在区域布局和行业选择上采取多元投资、突出重点。区域布局涵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整体上以国内为主。行业选择则是审慎判断经济走势,找准几大重点领域,着力开展项目投资。

新能源行业方面,以“整合、运营光伏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成立中民新能源集团。通过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特别是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合力后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探索整合上游产业资源,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实现能源结构调整战略。

服务业方面,近期将以关系民生的现代物业、现代物流、公用通航和旅游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

钢铁行业方面,计划以集中采购为契机,以服务功能整合、龙头企业整合和产业链整合为着力点,通过产融结合方式,支持优秀民营钢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战略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

此外,公司将依靠自身构建的民营资本平台,抓住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机遇,借助资金与市场优势,以财务投资或战略投资方式逐步介入传统能源、交通、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并利用产权交易、定向增发等方式与国有企业合作,在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据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