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姗介绍她创作的童话随笔集《燕子的歌》。记者 熊明 摄
本报讯 (记者 夏婧)你还记得小时候家乡森林的样子吗?那里的灌木丛与松针还好吗?日前,“2013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在京揭晓,我市80后女作家李姗姗凭借组诗《森林》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18首描绘童年时代绿色森林的诗歌已被收录于《2013年冰心儿童新作奖作品集》,将于近日出版。
怀念家乡的森林
一周写了18首诗
高个子树想触摸云朵、幼芽以一个舞蹈的动作来到世界、松针是一家无人清扫的理发店……在组诗《森林》中,随处都能看到童话般的存在。一个30出头的成年人如何以孩子的眼睛去发现这一切?李姗姗说,这多亏了她童年时代家乡那片“会说话”的森林。
“我在四川广元一个叫做五权镇的地方长大,5岁时母亲去世,附近的一片森林成了我常去的地方,每天我都会跟那里的小松鼠、小野兔、露珠与灌木丛说话。”李姗姗说,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丈夫去丰都玩,那里的一片森林引发了她对儿时森林的怀念。回到家后,她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18首诗,分别献给森林里的幼芽、灌木丛、苔藓、空气等,取名《森林》。
让李姗姗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这组诗从起笔到完成都是一气呵成,没有改过一个字。“这也许源于小时候对森林的细致观察吧。”李姗姗说,“那时在森林里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连小松鼠都把我当成一棵树了,在我面前心无旁骛地玩起了果子,让我一次看个够。”
4岁儿子是创作灵感
童话故事已授权拍动画
除了刚刚获得的“2013年冰心儿童文学奖”外,李姗姗还于去年12月凭借童话随笔集《燕子的歌》系列获得了冰心奖的另一个大奖“冰心儿童图书奖”,该系列还被上海市列为“十种向青少年推荐的读物”之一。
书中,鸵鸟是“超级名模”、土拨鼠是“小跟班”、河马是“厚脸皮”……提起这些让小朋友印象深刻的另类描述,李姗姗谦虚地说,不少灵感都来自她4岁的儿子。
“妈妈,月亮是我们的亲戚吗?不然为什么每天都到窗边来看我们呢?”……几乎每天,李姗姗都会被儿子的各种问题问到无语,而这些专属于孩子的浪漫情怀都被她记录了下来,成为写作的重要素材。
“好的儿童文学就是有趣、好玩、有哲思,而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天赋。”李姗姗说,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作家,儿童文学的作者需要花大量时间与孩子们为伴,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课。
她还透露,由其创作的儿童故事——《面包宝宝的故事》已授权拍摄动画片,“故事讲述了一名厨师与自己捏出的面包宝宝的有趣经历,完成后将在央视与小观众们见面。”
冰心奖简介
冰心奖是我国唯一的国际华人儿童文学艺术大奖,分为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艺术奖、冰心摄影文学奖等奖项。其中,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与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全国儿童文学奖并称国内四大儿童文学奖,分小说、散文、童话、幼儿文学等类别。
链接>>
《森林》节选
老树
我很老了
老得满身皱纹
老得没有力气
老得只剩下沉默
可大家都认为我很重要
他们说:如果没有我
这片森林就
不像森林
高个子树
我想触摸云朵
我想采摘星星
所以
我把手臂
向上
向上
再向上
举得高高
灌木丛
一簇挨着一簇
灌木丛
总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它们议论的内容
在第二天醒来时
通常连自己也不记得了
松针
洋洋洒洒
密密麻麻
是谁在挥舞着剪刀?
我仿佛走进了一家无人清扫的理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