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如珍珠 折射道德光芒
—— 读“立德童谣”征稿获奖作品
(北京)谭旭东
萧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财政局和市教委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童谣”征稿活动,在全国影响很大,各地童谣作者纷纷参赛,萧山市各区县小学也纷纷组织孩子写童谣、诵童谣,参加童谣征文,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其实,我早就在《巴南文艺》上读过部分作品,很喜欢,很欣赏。童谣格局小,入门容易,写好难,但童谣如闪光的珍珠,可以折射万千,含蕴深刻。
读了这次获奖的童谣,觉得语言和内容都不错,特别是童谣的内容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的,童谣的设计方式是孩子乐于接受的,童谣的插图是孩子喜欢的,整本书呈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符合孩子的童心和好奇心。这一切,不仅满足了孩子的阅读期待,更重要的是有效运用了童谣这一文学样式,有力传播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真看了这部童谣,通篇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的希望与向上精神。其中有不少还非常好。
爱国儿歌多,刘然杰却通过《坐飞机》表现:“板凳高,板凳低,妈妈我要坐飞机,坐飞机,哪里去?天安门前看升旗。”不计成本坐飞机到北京看升旗,这是何等向往,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立德童谣”征稿中,有一部分主题很鲜明,属于主旋律童谣,这些童谣立意高,而且能够和时事结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个层面的主题,同时也弘扬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勾画祖国美好愿景。如天津作者刘金英的《我的梦》表现了聋哑儿童的美好愿望:“我的梦,不算大,只想嘴巴能说话。唱国歌,叫妈妈,不再做个聋哑娃。”
童谣,又称为儿歌。不过,现在儿童文学界,包括不少出版人,都习惯把传统的儿歌称为童谣,而后来作家创作的叫儿歌。不管怎么称,童谣是亲子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好材料,在家庭,它适合父母给孩子朗读,在学校也适合学生诵读。它短小精悍,是一种简单、通畅、富有音乐美的小诗,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在一些小学和幼儿园让孩子背诵《三字经》、《女儿经》和《弟子规》,我不赞同,因为那是记忆性学习,而不是理解性和趣味性学习,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让孩子过早地失去对文字的兴趣。但像作家和孩子们写的新童谣,尤其是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立德童谣”征稿中的获奖作品,就是很好的阅读材料,不但适合亲子阅读,还适合幼儿园和小学集体诵读,它们不但传递美,还能有效实现品德教育、人格升华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树立。如果拿它们来改编成童谣朗诵剧,更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巴南是儿歌之乡,萧山也出了张继楼、蒲华清、再耕、吴昌烈、戚万凯、徐平和廖华弟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儿歌、童谣作家,这是萧山文化的一张名片,也是萧山文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希望社会各界多来关注,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童谣问世,希望大家都来热心为孩子,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给孩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立德”小儿歌 指引大人生
—— 喜读《立德童谣》
(萧山)戚万凯
立德要从娃娃抓起,不仅立小德、私德,更要立大德、公德。
萧山举办的“立德童谣”大赛弘扬美德,立意高、创意新、影响大、收效好。这是全国运用童谣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次尝试,是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童心表达,是社会真善美正能量的童心传递。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师生亲自参与,在学习中领悟、思考中创作、生活中实践,形成学习、创作、实践良性循环态势。
众所周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三个层面十二词二十四字,属政治生活、成人世界、理论表述、思维抽象,乍一看,离儿童生活似乎遥远。其实,它们广泛浸透进儿童生活,时时处处在表现。创作实践中,可化大为小(主题)、化高为低(角度)、化虚为实(手法)、化庄为谐(语言)、化理为趣(感觉)。时政儿歌,一样温馨,魅力无穷。
“民主”与儿童有关吗?当然。请看张继楼《选班长》:“选班长,要民主,举手投票都算数。看看哪个得票多,哪个就当班干部。”通过举手投票选举班干部,不是民生的真实写照吗?
作为社会层面,“自由”排首位。政治色彩浓厚的“自由”题材难写。笔者尝试创作了《放鸟》:“叔叔坐牢一回家,急忙奔到大树下,取下鸟笼打开门,鸟儿全部放飞啦:‘关的滋味不好受,自由才有幸福家。’”通过刚恢复自由身的“叔叔”回家放鸟发出感叹的场景,对一旁的“小朋友”潜移默化教育,说明自由的可贵。“公正”内涵难表现,田容用《天平秤》作诠释:“天平秤,不偏爱,左右平等来对待。要是左边粘粒沙,右边马上翘起来。”人心也是秤。小朋友见贤思齐,长大后就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当今社会呼唤诚信,娃娃要从小做起。蒲华清《娃娃不说假话》:“土豆不爬棚架,丝瓜不睡地下,茄子不开空花,娃娃不说假话”,仿佛娃娃庄严宣誓、郑重承诺。
立德小儿歌,彰显政治大主题,反映社会大场面,讲述人生大道理,开启生活大智慧,富含艺术大享受,对于树苗般的未成年人而言,还传播人生大能量,奠定人生大基石,指引人生大航向!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萧山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萧山市巴南区文联主席)
儿歌声声唱“立德”
—— 读《立德童谣》有感
(河北)刘畅
萧山市举办的“立德童谣”大赛,是全国第一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举办的儿歌征集活动,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通过儿歌这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必要,非常适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大赛获奖作品中,蒲华清的一等奖获奖作品《娃娃不说假话》,简单明了,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作者开门见山写到:“土豆不爬棚架,丝瓜不睡地下,茄子不开空花,娃娃不说假话。”谁见过土豆吊在架上,谁又见过丝瓜躺在地上?这首只有起、承、转、合四句的儿歌类似排比句,即通俗而又现实的比喻生动、准确,恰如其分,淋漓尽致。仅仅四句24个字,用了三个比喻,最后一语道出“娃娃不说假话”的主题。教育孩子们从小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主题。这种惟妙惟肖的创作手法仅从喻体上就能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熟悉。
河北刘金龙题为《捉饭粒》的儿歌也同样引起我的注意。他是这样写的:“宝宝吃饱放下碗,忽然有了新发现——碗底还有三粒饭,刚才怎么没看见?重新拿起小勺子,全都捉进嘴里边。”这首儿歌写的是宝宝吃过饭已经放下碗筷后,突然发现碗底下还粘着几粒饭粒。他责怪自己刚才粗心没有看到,于是重新拿起小饭勺把剩余的饭粒全部放进嘴里。前面的铺垫也好,内容是陈述也罢,最后的“全都捉进嘴里边”一句中的“捉”字才是画龙点睛的妙笔。它比同样是动词的“捡”字和“放”字更生动、更主动。
再就是青年儿歌作家孙晓鹏的《蛐蛐你别叫》。儿歌通过劝蛐蛐不要叫,来告诉孩子们爷爷睡觉最怕吵:“蛐蛐蛐蛐你别叫,爷爷睡觉最怕吵,你的歌谣很动听,可是这样没礼貌。蛐蛐蛐蛐你别叫,你也安稳睡一觉,明天开个演唱会,让你唱歌加舞蹈。”这就告诉孩子们,即便你的歌唱水平与技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水准,在“不合时宜”的条件下同样会让人觉得反感。同时这样的行为也是不礼貌的。只是作者并没有一味的指责蛐蛐不对,而是潜移默化的劝慰蛐蛐也去睡上一觉,等明天我们给你办一场非常像样的演唱会,到那时你再去尽情发挥、尽情地去展示。这里虽说没有一句争吵,在文明与和谐的气氛中制止了烦人的吵闹……
从这些优秀的获奖作品来看,那些说教的、口号似的儿歌,不论从构思、语言还是艺术感染力上来讲,都不如这样的作品更受孩子们欢迎。希望更多的儿歌作家都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为孩子们创作一些更好、更美的儿歌……
(作者系《中国儿歌名家名篇》主编)
●童谣选登●
劳动
萧山江北观音桥实验中学初一·9班 王利丹
金豆豆,银豆豆,
不如自己种豆豆,
自己种,自己收,
劳动成果最丰厚。
(指导教师:周薇薇)
五彩梦想
萧山万盛经开区和平小学六·3班 陈祉璇
小画笔,墨香香,
涂五彩,绘梦想:
画出“蛟龙”潜深海,
海底世界真漂亮;
神舟飞船太空游,
吴刚嫦娥迎客忙;
航空母舰破浪行,
保我江山万年长。
明天更有七彩梦,
民族兴盛国富强!
(指导教师:侯琪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