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文化馆在全国率先开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验,市民可以在体验中享受到文化乐趣——
市民们正在体验激光竖琴。特约摄影 马多
3月21日,北碚区文化馆,市民们正在舞蹈教学区翩翩起舞。特约摄影 马多
“熊姐,快点到区文化馆来跳傣族舞,好耍惨了!”3月23日下午,北碚区市民熊福华阿姨被一个电话叫出了门。
当她走进北碚区文化馆,却愣住了——大厅里没有老师,没有镜子,朋友们站在一块大屏幕前,随着悠扬的傣族音乐抬手、弯腰、旋转……一切动作在大屏幕上实时播放,就像电视上看到的现场直播。
“这是什么新耍法?”熊福华好奇地问工作人员。
“这是舞蹈教学数字化体验,是我们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验的一部分。”工作人员回答。
虽然还不太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验”的含义,熊福华和她的朋友们却跳得十分尽兴,大家均表示:“没想到,文化馆还可以这么好玩!”
北碚步行街多了“新耍事”
北碚区文化馆馆长董进波介绍,公共数字文化体验是指北碚区文化馆将文化馆网站、数字教学培训、数字文化体验厅、文化资源库建设和多媒体移动APP终端设备集合而成的文化馆数字化新媒体服务方式。
北碚区文化馆门前是人流如织的步行街,从3月15日数字文化体验厅开放以来,文化馆已接待市民近万人。“最火爆的时候,队伍从文化馆门里排到门外,还要拉警戒线维持秩序。”北碚区文化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600多平方米的北碚区文化馆数字文化体验厅分为12个功能区,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表演等门类。喜欢音乐,可以在自助编曲台上即兴创作旋律;爱好书法,用手指作笔,就能在触摸屏上临摹《曹全碑》;爱听川剧,可以点上一段,现场跟唱,效果堪比卡拉OK;小朋友可以弹奏没有琴弦的激光竖琴,在地板上用脚踩“琴键”弹琴……种种“新耍事”,让记者也大开眼界。
“数字文化体验以先进的数码设备为载体,市民可以在体验中享受文化乐趣。”董进波表示,作为全国首家公共数字文化体验区的实验和示范基地,北碚区文化馆对外全免费开放,每周二到周日,市民都可以前来体验。
文化馆也能“小清新”
“北碚区文化馆的微博、微信、手机APP(即:手机应用程序),我都添加了!”21岁的唐晓丹给记者看她的手机,“还以为这些玩法只有年轻人懂,原来文化馆也这么‘小清新’。”
唐晓丹是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几天前,她和同学偶然走进北碚区文化馆,立刻就被吸引了。
“说实话,当时只是因为看到墙上贴着WIFI(即:无线网)免费开放的告示,想进来蹭网络。”结果,唐晓丹和同学们有的在“名画拼图”体验台前玩起了拼图,有的在舞蹈教学区跟着视频中的虚拟老师跳起了舞。
“根本没有人用手机上网,我们都说这里可以戒网瘾。”唐晓丹笑着说。
现在,唐晓丹和同学们经常到文化馆来欣赏名画,聆听音乐,她们觉得这比逛街更有意思。
把实体馆变为“资源井”
董进波为记者打了一个比方:传统的文化馆是一个实体空间,而公共数字文化体验,却像一口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井”,可以为更多市民服务。
“文化馆的舞蹈老师教群众跳舞,受场地限制,一次最多能教两三百人;但把教学视频放到互联网上同步直播,群众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点同时学习,一次教学可以覆盖5000多人。”董进波说。
“文化馆虽然好耍,但并不是‘游戏厅’。我们的宗旨是寓教于乐,活用文化资源,让市民在体验中提升文化素养。相信大家玩着玩着,就会‘玩’成有文化的人。”董进波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