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文化 > 正文

旧貌换新颜 “青春版”昆曲 让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2014-04-30 09:22:29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旧貌换新颜 “青春版”昆曲 让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旧貌换新颜 “青春版”昆曲 让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新版昆曲《玉簪记》剧照

新版昆曲《玉簪记》的戏服风格很淡雅,全部都是量身定制的。(国泰艺术中心供图)

“这个舞台背景霸道,演员像在画里!”4月29日晚,新版昆曲《玉簪记》在萧山国泰艺术中心进行了萧山首演。这部由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艺术监制的“青春版”昆曲作品,让萧山观众赞不绝口。

“青春版”昆曲到底是什么?江苏省苏州市昆剧院党委书记吕福海说,这是一类经过创新和改良、更符合当代审美、让年轻观众喜欢的昆曲作品。

戏服风格很淡雅

演员一颦一笑更有诗意

音乐响起,一群小道姑步上舞台,她们身着白衣,舞台背景上浮现出一只圆润的佛手……新版《玉簪记》一开场,就让老戏迷王奇眼前一亮:“这种服装,比传统昆曲的花红柳绿要淡雅很多!”

“传统的昆曲戏服多是大红大绿,不分尺寸;新版《玉簪记》的戏服风格很淡雅,而且全部量身定制,手工绣花,上身效果更好。”吕福海说,白先勇非常注重舞台细节:为了选出陈妙常手里的一把扇子,他亲自到苏州扇厂看了几百把扇子。

当晚,随着“投庵”、“琴挑”等情节的转换,新版《玉簪记》的舞台背景浮现出传统书法和水墨画,演员成了“画中人”,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更有诗意。吕福海告诉记者,传统昆曲的舞台背景基本没有变化,场景转换需要观众想象。而新版《玉簪记》运用了投影技术,让年轻观众更容易入戏。

打造“青春版”昆曲

最终实现昆曲观众的“青春化”

新版《玉簪记》诞生于2008年,是白先勇继青春版《牡丹亭》之后,联合苏州市昆剧院打造的第二部“青春版”昆曲作品。故事讲述的是书生潘必正和道姑陈妙常相爱,二人经历种种波折,终成眷属。

“对传统昆曲的创新和改良,主要是在视觉方面。”吕福海介绍,“青春版”昆曲走红的秘诀是,在保留传统唱腔、身段、步法等精华的基础上,对昆曲的演员造型、服装、舞美等进行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包装。

“昆曲有700年历史,演绎了无数精彩的故事。我们的使命是让它旧貌换新颜,让年轻观众喜欢看、看得懂。”随着“青春版”系列昆曲作品在国内外大获好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成为昆曲的忠实观众,这让吕福海格外高兴。

“以前的苏州昆剧院里,台下一片‘白茫茫’,观众都是老年人。而现在,苏州年轻人已经觉得不看昆曲就是落伍了。”吕福海认为,打造“青春版”昆曲最终是为了实现昆曲观众的“青春化”,“有年轻观众,传统戏曲才有希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