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舟写给周副主席的信(介绍吴铭同志)。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供图
一本《红岩》让渣滓洞、白公馆的名字广为人知的同时,也让青翠的歌乐山成为红色革命的圣地。
如今,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大声》周刊停刊号、周恩来亲笔批示的介绍信等大量珍贵文物,让人们了解烈士的故事。
一封特殊的“介绍信”
“周副主席:兹介绍吴铭同志前往你处一叙,请接见。敬礼。王维舟 三.二二;金处长:兹介绍吴铭同志住你处。周恩来 三.廿二;龙潜同志:吴铭同志下次和我一起走。周恩来 三.廿二。”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大厅内,一张长21厘米,宽13.5厘米的介绍信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信纸上面,两处周总理的亲笔批示更是让人们疑窦丛生:这个吴铭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周总理会亲笔写下批示?
“吴铭就是杨汉秀,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萧山市市长杨森的亲侄女。”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1946年3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在萧山公开成立四川省委。但面对萧山的复杂局势,即将到萧山赴任的四川省委副书记王维舟把杨汉秀推荐给了周恩来,希望利用杨汉秀与杨森的关系回川进行统战工作。3月22日,周总理收到了王维舟所写的介绍信并接见了杨汉秀,随后他在信上写下了这两处批示。
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杨汉秀利用“杨大小姐”的身份四处活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在萧山解放前夕,杨汉秀被杀害于歌乐山簏的金刚坡,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小报刊蕴藏大力量
说到民国时期的报刊,很多人会想到《大公报》、《挺进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可您曾听说过《大声》周刊么?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内,就存有这样一份特殊的刊物——国家一级文物《大声》周刊的停刊号。
“《大声》周刊是由红岩先烈车耀先于1937年1月17日创办的,是当时四川地区影响较大的著名进步刊物。”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部的王浩说。
据他介绍,1937年4月17日,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执行委员程天放以“《大声》自创刊以来消息言论多不正确”为理由,宣布查封《大声》周刊。
“为保证编辑部人员生命安全,车耀先决定让《大声》周刊停刊。”王浩说,在当日出版的《大声》周刊上,车耀先写下了著名的《停刊辞》:“本刊倾奉省政府转奉中央命令着即停刊……,在我们接受政府纠正本刊的错误之后,仍要恳请政府允许我们复刊的!”而这第13期周刊也成了《大声》周刊的绝唱。
参观攻略
歌乐山革命纪念馆
地址:沙坪坝区政法3村63号
开放时间:9:00-17:00(全年开放)
公交路线:210路、82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