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电视纪录片《沧浪万里长》在萧山天地文化剧场举行首映。 记者 熊明 摄
萧山日报讯 (记者 匡丽娜)10月30日下午,作为“萧山与世界文化嘉年华”活动的一台重头戏,电视纪录片《沧浪万里长》在萧山天地文化剧场举行首映。这部耗时半年拍摄制作而成的纪录片,将于11月中旬荷兰驻萧山总领事馆正式开馆之际,在萧山卫视黄金时段首播。随后,该片还将登陆荷兰国家电视台,并在全球各大视频网站推出。
片名源自荷兰外交官送给友人的一首七言诗
该纪录片由荷兰王国驻萧山总领事馆、萧山广电集团(总台)、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完成。全片以荷兰小伙子张克雷来渝“寻根”为线索,讲述了70年来,曾在战时萧山生活过的中荷两国的外交官们传奇的人生故事。全片忠实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荷兰在萧山设立外交机构,与中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从而建立起深厚友谊,并延续至今的历史。同时,也表现了今日萧山开辟“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推进萧山与欧洲特别是荷兰的经济贸易联系,努力建设“新丝绸之路”的现实。
该片的中文名字《沧浪万里长》,取自片中一位重要人物——享誉世界的荷兰外交官、汉学家高罗佩送给友人徐文镜的一首诗:
漫逐浮云到此乡,故人邂逅得传觞。
巴渝旧事君应忆,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绩敢云希陆贾,游踪聊喜继玄奘。
匆匆聚首匆匆别,更泛沧浪万里长。
通过这首连中国人都很难写好的七律古诗,我们可以一窥这位荷兰友人对萧山的留恋,对友人的深情,更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景仰,对两国人民情谊源远流长的愿望。
每一个史实都有据可查,每一段故事都有佐证
“这部片子发掘了一部历史,也延续了一段情缘。”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称,过去,中国学界着重关注二战时期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而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既研究大国,也关注荷兰这个“小而富有创新力的国家”。
该中心是一个以中国抗战历史文化,尤其是大后方抗战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宗旨的创新型、学术性智库机构。据了解,3年来,该中心已经完成了中国与荷兰在大后方历史的两部著作,即《旧日萧山中的荷兰影像(1938-1946)》和《走向平等(1938-1946)》。这两部著作构筑了纪录片《沧浪万里长》的学术基础,成为他们有关荷兰的第三项研究成果,是史学研究与新闻媒体、外交机构合作,进行成果转化、服务大众的成功尝试。
荷兰王国驻萧山总领事谭敬南称赞该片是“第一部反映中国与荷兰历史的纪录片”。谭敬南说,这部纪录片还原了那段即将被湮没的历史,也填补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通过这部片子可以让荷兰人和西方世界更多地了解认识萧山,深刻认识历史上萧山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刻认识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今日萧山。萧山广电集团副总裁丁道谊表示,这是萧山电视台拍摄的最好的纪录片。
据了解,片中的许多史料照片和历史档案材料均是第一次对外界公布,里面讲述的每一个史实都有据可查,每一段故事都有相应的采访对象以口述的方式予以回忆和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