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习近平称赞的作家 作品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贾大山短篇小说精选》贾大山 著 作家出版社 2014年1月版
“作为一名作家,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時,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今年初,发表在《光明日报》的一篇习近平的回忆旧文,让已故作家贾大山再次步入公众的视野。近日,《贾大山短篇小说精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在上世纪80年代,贾大山与贾平凹一起被称为短篇小说“二贾”,其创作主题多关注小人物的命运,通过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物的个性描绘来反映社会现实。1997年,贾大山因食道癌病逝。《贾大山短篇小说精选》收录了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取经》、《花市》、《梦庄纪事》、《莲池老人》等。
《取经》《花市》
曾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习近平在回忆贾大山的旧文中追溯,1982年早春,他被组织分配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那时,贾大山还在县文化馆工作,“虽然只是一个业余作者,但其《取经》已摘取了新时期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桂冠……我到正定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对象就是贾大山。”
当时,贾大山已经创作了《取经》、《花市》、《小果》、《正气歌》、《村戏》等作品。其中,《取经》获得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并收入高中语文课本。而《花市》在《河北文学》发表后,又被《小说选刊》转载,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编成广播剧在各省电台播出,全国影响非常大。后来,《花市》也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习近平对贾大山的文学创作十分欣赏,他称赞,“他(贾大山)对人们反映强烈的一些社会问题,往往有自己精辟独到、合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弘扬实干精神
作品积极传递正能量
《贾大山短篇小说精选》的策划编辑黄静表示,贾大山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方农村,虽然留下了上个世纪一些时代的印痕,但这些作品就是在今天读来,也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以创作于1977年的小说《取经》为例,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全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特殊时期。作品围绕“改造沙滩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塑造了李庄和王庄的两位村支书形象——李庄的村支书干工作脚踏实地,坚持走群众路线,不为当时的极左路线所干扰,在改造沙滩地工作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受到了县领导的表彰;而王庄的村支书,人虽然聪明能干,但缺乏主见,不从实际出发,以至于本来是他发明的治沙造田的经验,却又被他丢弃了。反倒是李庄的那个支书却用这种办法,将沙滩地改造成了良田。后来,县里在李庄召开现场会,让全县干部学习他们的经验。直到这时,王庄的支书才明白,原来人家正是学他们的经验,才取得成功的。这让他羞愧不已。
“这篇小说在内容上虽然离现在有些远,但里面所弘扬的,是脚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借鉴意义。”黄静说。
而在该书中收录的“梦庄纪事”系列小说,则是以当年贾大山下乡时的生活为原型,乡土气息浓郁,《干姐》、《老路》、《孔爷》、《俊姑娘》、《丑大嫂》等,都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缩影。
“贾大山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一些不良社会问题,非常关注。”贾大山的学生、河北作家康志刚说。在他看来,贾大山既是一个好作家,也是一个好老师。
“作为他的学生,我是在他的精心栽培下才走上文坛的。我是边读他的小说,边从事创作的。他的作品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康志刚说,“他的作品我是当作范本来学习的。我的长篇小说《天天都有大太阳》,在手法上受他影响很大。”(注:《天天都有大太阳》2012年在《中国作家》杂志推出,并获得了第二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大奖。)
善用“小人物”
塑造积极的道德秩序
记者注意到,贾大山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原型,有他当年作为知青下乡时熟悉的农民,也有他工作的正定县城的老百姓。”康志刚说,老师贾大山平时喜欢交朋友,摆摊卖菜的、修鞋的、做小生意的、僧人,普通教师,机关工作人员,都喜欢和他聊天,贾大山也从中获取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写他们的喜怒哀乐,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老师的作品也非常接地气。”
记者在书中看到,《林掌柜》、《钱掌柜》、《王掌柜》,还有《西街三怪》中的“药罐子”、“火锅子”、“神算子”,以及《担水的》、《卖小吃的》、《老曹》等,贾大山通过描写这一个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表现人性中的亮点与盲点。
“这其中有对他们的赞颂,也有嘲讽。可贵的是,作品中到处可见幽默与机智,和作家求真向善的审美理想。”康志刚回忆,贾大山时常告诫自己:“咱们作家写小说,就是要让人学好的。”
贾大山一生发表过50多篇小说,但生前却没有出版过一本小说集。对此,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慨叹,河北省曾经专门为他召开过作品讨论会,但是他却没参加。问他为什么,他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小说发表时他也不在乎大报名刊,写了小说压在褥子底下,谁要就由谁拿去。
如此淡泊名利的一个作家,在今天真该让我们刮目相看。就像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写道的那样,“人也有字号,不能倒了字号。”贾大山的作品不倒,他人品的字号也不倒。而贾大山所塑造的积极的道德秩序和优雅的文化价值,正透过《贾大山短篇小说精选》一书,向读者们浓浓地传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