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文脉 > 正文

时间里的曾祺老

2014-10-16 01:14:07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时间里的曾祺老

吴克敬,男,作家。作品多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读者》等转载。

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现居西安。

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小说选刊》第六期,捧在我的手里,翻开来,目录的头条位置,有三个让我看了都要眼睛发热的汉字:汪曾祺。他们选发了曾祺老的《岁寒三友》,这篇短文发表在1981年3期的《十月》杂志上,当时转发了没有我不知道,但在过去了三十三年后的2014年,被《小说选刊》选载出来,让我不能不想,《小说选刊》的编辑们为了什么呢?他们是为纪念曾祺老吗?好像不是,因为这个时间点,与曾祺老没有多少关系。那么,他们是对当月可供选载的作品不甚满意,找不到一篇可领衔的作品,而把曾祺老的旧作打捞出来?

我胡思乱想着,不期而然地想到了时间。以选发最新小说作品的《小说选刊》,突破他们的办刊宗旨,来选刊汪老曾祺先生的旧作,可能因为曾祺老的旧作不旧,而我们的新作却也不新。这太让人气馁了,为此我更加感知到《小说选刊》的用心,就不仅是一种启发,而且还是一种倡导。

他们启发和倡导的,是要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使自己的创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永远的活在时间里,成为时间的朋友。

俯案在书桌上,点灯熬油地写作,谁不想做时间的朋友,永远地活在时间里呢?然而仅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因为那个手抓不住、眼看不见的时间,是太讨厌了,而且记性又非常不好,能被他老人家记住的人少之又少,何况浩如烟海的文字,能让时间有所记忆,更是难上加难……时间自有时间的判断,时间自有时间的态度,他们喜欢并有所记忆的人,不仅要有个性独立的情怀,更要有个性独立的精神。

历史上的陶渊明算是一个,他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有了名正言顺的功名后,也有幸头戴乌纱,但他并不怎么看中那个位子,当了两年不到的县老爷,即挂冠而去,下来像个贩夫走卒一样,做起了生意。事实证明,他官是做得的,生意也做得不错,可他忽然官不做,生意也不做,“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做起一个散淡悠闲的人,于“桃花源”里,闲庭信步,悠哉游哉,种自己的田,吃自己的饭,这便叫时间羡慕不已,牢牢地记着他,时间不死,陶渊明也就不死。

时间就这么一副怪脾气,你拿他有啥办法呢?

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在他面前,富贵如浮云,权势亦如浮云,那些贪恋富贵好权势的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偏偏是陶渊明一样的人,却很能讨得时间的欢心。然而,要做的这一切又谈何容易?再譬如屈原,譬如司马迁,譬如苏东坡,譬如范仲淹……我们阅读他们,发现他们如陶渊明一样全不急功近利,而且生之时也,似乎也不特别富贵,甚或还很潦倒,以至于苦难,但他们的生性偏又充满了烟火味,有极强的人文情怀,既是受非议,挨诽谤,遭陷害,坐大牢,被贬谪,受尽磨难也不悔改,提笔作文,张嘴说话,一言一语,依然没有官腔,依然没有空话,自然也更没有装腔作势,他们说的都是人话,人话是入得了人耳的,人话自然也入得了人心。

哦!时间这个东西,我四处找他不见,他原来就在人的心里。

汪老曾祺先生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生前好像没有大富过,也没有大贵过,但他用淡淡的、散发着烟火味的笔墨,使他活在了人的心里,让人念念不忘,《小说选刊》这次的作为,便是一个最为切实的证明。

回想2007年时,我在西安的一家主流媒体主持工作,并不是我多么厌倦那份工作,而是年过五十的我,受了孔老夫子“五十而知天命”的言语蛊惑,觉悟到自己该有一个新的成长。怎么成长呢?五十岁是一个节点,正如孔大圣人所总结,人在这个节点前,必须去做几件“得到”的事,譬如娶妻成家,譬如挣钱养家,譬如奋斗立业,这可都是要尽心尽力而做的呢!到了这个节点,往后就该做些“知道”的事。好像是,人生一世,得到容易,知道却难。我们成长着,到要娶妻成家时,只要不是太挑,都会抱得一个美人而归;到要挣钱养家时,只要不是太贪,都会使一家人吃饱穿暖和;到要奋斗立业时,只要脚踏实地,都会取得一个可以告慰人生的业绩。然而想要成为一个明白人,来做“知道”的事,非得有些生命的积累不可,也就是说,活得能够洞明人生,方可为之。我年过五十,虽不敢说明白了多少,但我知道自己,我该得到的差不多算是得到了,我该放下心来,去探询我想知道的事情。我离开媒体,选择了文学写作。在我离开媒体前,我派出两路记者,一路去西北大学,一路去陕西师范大学,我要记者们去这两家大学的图书馆,查一查大学生现在的阅读目标,还要记者们采访教授,问一问他们给自己的研究生讲授谁?他们的研究生写论文时在写谁?记者们把采访的成果传到了我的电脑里,我看了,虽不觉得特别吃惊,却也有种莫名其妙的伤感,原来炙手可热、非常华丽、非常热闹的那些人和他们的杰作,经过不算太长的时间淘洗,在大学校园里,不断地模糊着,差不多都要被人遗忘掉,而当时并不怎么大红大紫大热闹的人和他们的作品,却反而高大靓丽起来,耸立成一座座令人敬仰的文学丰碑。

汪老曾祺先生正是这样一个人,在大学学院里,不仅是教授学生反复阅读交流的对象,而且又是他们反复学习研究的对象。

在时间里,汪老曾祺先生一如他生前一样,是鲜活的,是散淡的,带着他自己强烈的烟火味儿,以及他的人文趣味,让人无时无刻想要亲近他,向他致敬,向他学习。

同一期的《小说选刊》,还选了我的一个短篇,我把汪老曾祺先生的《岁寒三友》读了两遍后,还耐着性子,把我的《油麻地》也读了两遍,不读不知道,对比着一读,我把自己读得汗颜不已。我知道,曾祺老荣誉地进入了历史,进入了时间,时间记忆了他。那么我呢,我就不想被时间记忆吗?好像是,我也有这样的企图,而且我还知道不仅是我,生而为人,谁不是这么想的呢?“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大家都在这么想。大家这么想没有错,但大家可有汪老曾祺先生的那一份质地和可能?背对热闹,享受寂寞,吃人饭,说人话,接地气,莫浮躁。

可亲可敬的曾祺老,您说呢!

吴克敬 (陕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