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滴滴顺风车上线了新版本,乘客可以设置常用路线,可主动选择车主;车主可以设置自动接单、主动邀请乘客共乘,以及新增车主乘客相互关注等功能。早于滴滴顺风车一年的嘀嗒出行随后也开始大张旗鼓宣扬社交理念,甚至还推出了结伴郊游、晒图求脱单的活动,并在产品中增加了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模块。当然,这些社交都随着一次意外而不得不终止,未来也很难再启。
不过,虽然社交是人类的基础需求,社交功能也是几乎所有互联网应用都必须具备的,但并非所有的业务都要讲社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社交总是有个度的,如果要做社交功能,至少有三个核心问题必须搞明白:
第一,让什么人和什么人认识
社交总是让不认识的人认识,让认识的人更加熟识。比如,陌陌是让陌生人认识,脉脉是让职场的人认识,滴滴顺风车也是让打车的人和开车的人认识,这都没有错。
为什么出行领域都要做社交呢?在顺风车之前,不管是出租车还是快车专车,大多数司机都是专职司机,即便乘客熟识了,也只不过叫车方便,这种认识价值不大。可是,顺风车不一样,开车的人是兼职的,除了开顺风车赚点油钱,也可能有其他的想法,那么,社交就有意思多了。
在这方面,支付宝曾经要做社交,将芝麻信用分作为衡量的标准,让支付宝的用户之间互相结识,可是因为一批美女图片的火爆出现而不得不下线。当应用已经以某种位置占据了用户心智,再强行扩展是困难的。关键是,人们闹不明白,支付宝到底要撮合怎样的人认识怎样的人?
不仅是滴滴、滴答等出行领域,airbnb的房东在分享房屋时也要提供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号码,电话等常规信息,还要提供社交媒体信息。交易结束后,评价又会二次曝光双方的相关信息。可以说,共享经济都在提倡社交,这一方面是为了粘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客,但却始终都没明说在让什么人认识什么人?
第二,让这些人在什么地点交往
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但在什么地点认识并交往却随着技术进步在不断变化。也正因为地点的变化,安全这个比社交更高阶更基础的需求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时代,因为认识的场合与交往的场合都在线下,最多也只是地点变换一下,范围有限,距离不远,人们还是可以控制一下风险程度。比如,约个陌生人就在人多的咖啡馆,或者离家不远的巷子路口,风险可控。
实际上,人越是在可能熟识的场景就会越谨慎,比如在家门口,即便遇到不认识的人,也会有所保留不太能敞开心扉,毕竟害怕此后的尴尬。
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人们往往不拘束,比如以前的火车上,人们经常瞬间熟识,说话口无遮拦,因为分开就基本不会再见。
可是,大家已经发现,自从有了网络,加个微信很简单,人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直接交往越来越少。人们更愿意从网上认识,然后互相信任之后在走入线下,各种交往变得可能性更多。
我们可以认为,纯线上的陌生人社交的风险还是基本可控的,只要有一个人胆子小不轻信,至少不会造成直接的人身伤害,可是,一旦转移到线下,不得不见面,风险的释放将进入完全不可控。
第三,认识以后干什么
人与人认识有一部分是没有目的的,但多数却都是有目的的。陌陌里很多认识本就目的直接,微信的摇一摇释放了原力,脉脉里认识为了跳槽挖人升值提薪,探探里的认识现在很多已经是相亲,邓文迪买个头等舱就是为了认识高管,那么,开顺风车的和做顺风车的本来就是一次邂逅,非要认识并继续交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应该来说,顺风车本质也是一次运输合同,开车的以是否顺路来决定是否接单,坐车的以是否舒适安全决定是否上车,但加入了社交因素,事情就不这么简单了。
此后,如果你住在高档社区,或者身为美女帅哥,或者出入有钱的工作衙门,那么,你可能发现你发的顺风车需求可能比其他人要更快有人接单,因为你是优质客户。
可是,如果接单的司机不看重经济性而看人性,他就应该有所图!可能想多认识几个有钱有势的朋友,也可能想认识美女找个对象,但同时也必然难以避免黑暗中有猎手在寻觅猎物。
不仅仅是顺风车,航空公司也总想着把机场变成社交场所,简单看,这个场景很好,一是场景封闭时间长无事可做正好聊天,事实上也是如此,二是这里面的人虽然来自三教九流但相对阶层类似有共同目的地拥有交往基础,可是,一直做不起来。
航旅纵横等等也总相信通过选座位来搞成社交,可是使用率应该极低,人们愿意交往陌生人,但却都怕对方已经在认识之前对你有了算计,真正的陌生人社交应该是【两小无猜】而不是【蓄谋已久】。
我们都可以接受和陌生人的一次因为出行的偶然相遇,但却惧怕黑暗里可能的寻觅猎物的眼睛。顺风车的信息提供到底是为了让司乘双方更安全放心还是心存忌惮,需要好好想想了。如果这样搞下去,非要想着让打顺风车成为社交工具,有可能会让顺风车失去发展的机会
在顺风车搞社交的一段时间里,一段行程结束后,车主和乘客可以在App端的评价页面中选择滴滴预先设定好的“这个美女不一般”、“直男”、“美女晚上约吗”等“印象标签”来评价对方。然而,这些信息暴露了车主和乘客的隐私,更将由此产生的社交引向了不当的目的。
共享经济需要社交模块,但不能滥用社交,更不能提倡“滥交”。社交是毒药,而共享经济需要的是细水长流,决不能饮鸩止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