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首月70城房价数据。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分析,在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继续作用下,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稳中有降。
“数据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房价实现32个月来首次同比负增长。”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换句话说,一线城市2018年1月份的房价已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
对买房人来说,问题更直接,现在是不是最好的进场时机?
拐点还是上涨的起点?
一线城市房价32个月来首次同比负增长,意味着房价拐点的到来还是下一轮暴涨的开始?
这要根据国家楼市调控的大方向来判断。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此前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从投资到消费的结构转型已见成效,十九大报告也不再强调GDP增速。在此背景下,指望调控放松、楼市回升、房价暴涨是不现实的,后市不会存在再次冲高的可能。
同策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宏伟也认为,2018年楼市调整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既然调控放松无望,那么2018年的楼市会不会因此掉头向下,成为名副其实的“拐点”呢?
欧阳捷指出,调控就是调整和控制,试图在“不突破上限、不穿透下限”之间寻求平衡,上限就是泡沫不能继续膨胀到无法控制,下限就是控制泡沫不破。
换句话说,对房地产市场而言,大起不用想了,大落也不容易,因此,也不必过于担心房价会出现大跌。
一言以蔽之,房价要“稳”。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预测,经历2017年的楼市调控,房价持续上涨的态势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1月份,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继续保持稳定,其中11个城市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楼市还需防范风险
“抓好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2018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不存在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调控部门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防范和有效化解多种因素、多个领域与多种可能的楼市风险。
首先是预期调整带来的连锁风险。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就认为,2018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是预期。预期就是人们对未来情况的估计。在楼市持续高压状态下,人们的预期一旦发生改变,房价下跌,可能导致部分房企资金链断裂、家庭资产缩水、金融机构呆坏账增多等问题。
其次是政策变动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
严厉的调控政策已经持续一年多,力度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也取得明显效果。而一旦调控政策执行放松或者部分解除,也可能导致再度市场强烈反弹和泡沫放大。维持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政策需要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时,及时作出调整。
最后是制度重塑的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在住房制度框架(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基本确定以后,与之匹配的土地供应、金融信贷和税收制度也在加紧建立。以住房租赁金融为例,一些制度创新潜藏着风险,如“存房贷”会不会帮助持有住房的房东套现,成为再购房的首付款,而“租房贷”会不会演化成开发企业的“曲线开发贷”和租房者购房的“首付贷”。
倪鹏飞认为,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引导和稳定预期,持续保持调控政策的韧性和机制化,加快推进独立缜密的改革方案出台。
(原标题:32月首降,一月楼市传递出了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