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组织的社区法制宣传活动
核心提示:
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铁山坪街道党工委以“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保障社区稳定”为宗旨,以打造“法治社区”为目标,建立完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有效提升了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为促进铁山坪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街道法制建设工作2008年获区法建办表彰一等奖;2009年获区法制建设先进单位;连续10年被区委、区府评为“保平安、保稳定”先进单位,其中2011年荣获全区第一名;铁山坪司法所被萧山市委授予“萧山市十佳政法单位”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模范司法所所长刘玉美等先进典型人物。
学法守法成风气,街道面貌焕然新。前不久,当记者走进江北区铁山坪街道时,在街道醒目地段都能看到“法治纲要”、“以案说法”、“居民法律知识”法制宣传栏,有不少社区居民都在认真观看,这是铁山坪街道创建“法治社区”的一个生动画面。“我们街道党工委为居民想的特别周到,街道社区不仅有了法治宣传栏、普法志愿者队伍,还有了‘巡回法庭’。 现在,我们这些农民出身的居民法制意识都增强了,遇到问题知道用法律解决,街道学法用法守法的风气可强了。”一位居民大妈这样告诉记者。
铁山坪街道是怎样抓好社区法治建设的呢?为此,记者在采访街道党工委负责人时了解到,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从满足居民需求出发,以法治惠及民生,不断探索创建“法治社区”的新路子,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为核心,将法制宣传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依法治理进社区与“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相结合,利用辖区廉政教育基地、萧山渝洲监狱、萧山未成年犯管教所、江北消防支队、江北交警支队等多家法制单位的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推进了社区法治化进程,使街道呈现出浓厚的法治氛围。
【法制宣传进社区】
形式多样化
夯实基础强素质
居民法律意识的高低是衡量法治社会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街道着重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和导向性,通过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居民法律素质。
增设丰富社区宣传载体,提高居民法治意识。街道首先做到“有书、有栏、有校、有课”,在醒目场所,设置了法制橱窗宣传栏,将法律知识以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展示;每个村(居)委会都设立了法制学校,定期开设法制讲座;在文化 中心、农家书屋、农民工书屋增设法律书籍阅读角,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延伸到每个社区,普及到每个家庭。几年来,街道累计配备法律书籍1.2万册,各类宣传资料1.5万余张。
创新“普法细胞”网络模式,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早在2008年底,被追认为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的刘玉美,就利用“细胞裂变的原理”探索出了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以村(居)委会为支线,建立了从普法宣传中心到普法宣传站,再到普法宣传小组,最后到普法宣传员的“普法细胞”工作模式。她先从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选取一些学法用法的积极分子作为“普法细胞”,然后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律师、法官等对这些“普法细胞”进行培训。最后,由这些“普法细胞”回到各个单位、社区、中小学校进行“传帮带”,从而实现普法宣传的网络化。目前,铁山坪街道共有1000多个这样的普法细胞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
开展大型法制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法制氛围。街道利用综治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日,组织辖区各法制单位和志愿者队伍进社区开展活动,展出宣传挂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定期为社区干部、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解答群众咨询。每次宣传,都会有许多居民参与,有的在阅读宣传展板,有的在咨询法律问题,有的在领取宣传资料,居民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和渴望感染着每一个普法志愿者。
组织社区法制文艺活动,增强居民法制观念。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成立了 “社区艺术团”,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爱好者们以生活中学法用法的典型事例为素材,将邻里关系、依法维权、学生上网成瘾厌学、少数人酗酒打架斗殴等实例深挖推敲,编排成展现社区新气象新面貌的节目进行表演宣传,以生动鲜活的事例和寓教于乐的形式,把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化、通俗化、趣味化的表现形式中,以事喻法、以案释法、以艺示法,来不断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实现法制宣传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法律服务进社区】
服务网络化
高效便民更周到
街道坚持法律服务“以法为准,以民为本,面向社区,服务群众”的服务宗旨,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保障。
建立“社区法律服务站”,开展高效便民服务。街道充分发挥社区法律服务站的作用,负责管理社区内法律事务和法律服务工作,包括协助社区居委会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受理居民的涉法求助、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等,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在社区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据统计,去年街道法律服务机构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6000人次,其中免费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代书441份,诉讼代理400余件,非诉代理110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20余万元。
建立“涉法信访服务站”, 开展社区联防调解工作。街道为了能够及时解决社区居民的矛盾纠纷,成立了社区综治信访服务站,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天接访地区群众,统筹信访、安监、司法以及公、检、法等各方面力量,推行信访、投诉、接待、处理的“一条龙”工作机制,统一负责信访事项的办理工作。在各村、社区明确了综治专干为信访兼职接待员,设置以村、社区主要领导为室长的群众工作室,结合干部大下访工作,村、社区信访接待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帮整理、帮反映、帮解决、帮反馈,减少了无序信访。
每当有人到街道这些工作站来访时,工作人员都会认真了解事情来龙去脉,耐心细致为来访者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设身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访者进门时的愁容满面都化成了出门时的一张张满意的笑脸。他们的满意不仅仅是工作人员为他们解决了一件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而且是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新思路,使崇尚法律的思想在调解矛盾的过程中,就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依法治理进社区】
机制创新化
确保法治街道建设
规范社区管理,将社区管理纳入法治轨道,是社区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原则。为规范社区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效率,街道围绕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救助、住房、维权等热点问题,成立了综治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了以综治、群工、公安、司法、安监、武装、法庭、检务等综治资源,开辟了23个社会管理服务窗口,强化“一站式”公共服务功能,按照职责分工和“一岗双责”的原则,由综治窗口及时传送相应部门承办,并督促将办理结果及时回复和反馈,破解了以往问题得不到解决或推诿的难题,真正做到了“小事现场办理,大事现场请示,难事现场协调,突发事件现场稳控”,实现了社区管理良性发展态势。
认真做好社区人民调解与安置帮教工作。街道层层建立人民调解组织,在每个社区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积极做好民间矛盾纠纷的排查与调处工作,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健全和落实社区帮教安置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出“二四五”特殊人群帮教管控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管理和教育矫正问题,应用推广刘玉美“五情工作法”即:热情贴近群众、柔情化解纠纷、衷情转化危顽、真情解决困难、倾情创新思路,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68起,成功率达95.7%,无一例因工作过错引起行政诉讼和赔偿案件、无违纪、违法、犯罪案件及其它重大事故的发生,无一例进京上访和到市、区非正常上访案件的发生。近3年累计对58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安置帮教,帮教率为100%,就业率为91.2%,重新犯罪率为零,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积极探索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途径。自街道设立巡回法庭以来,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无缝衔接。对人民调解不成功的纠纷实行当场立案、当场审理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方式,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公平、合理的解决,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通过巡回法庭现场公开审理案件这种生动的课堂形式,不但方便了当事人,解决了群众纠纷,而且使旁听群众受到了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社会效果。
如今,铁山坪街道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不断提高,更多居民愿意投入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尽己所能为社区服务。街道居民有的自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康体、书画、烹任培训活动;有的居民自己动手粉刷楼道,认领绿地、垃圾箱、宣传橱窗的清洁卫生;有的居民积极行动起来巡逻、看门、护院,杜绝案件发生。一位居住在果树园小区的刘大爷就在小区担任保安,他感触颇深地说:“是街道使我们的社区环境越来越和谐了,我也和大家伙一样,都想为社区多干点有益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啊!”说完,刘大爷憨憨地笑了,继续忙碌着。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铁山坪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辖区居民的凝聚力增加了,对法治文化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铁山坪街道正沿着法治化的轨道大步向前迈进!
记者 李荔 通讯员 陆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