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民生 > 正文

“孵化器”让专利转化变容易

2014-01-05 11:46:18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涪陵建起专利转化三大平台,200余项专利成功转化应用,创造经济效益40余亿元

  本报讯 (记者 王翔)“手中有专利,但要真正将其变为实用产品,以前太难了!”作为涪陵一名普通市民,余吉华早在2008年就获得了一些软件版权专利,主要涉及交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但如何让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却曾经让余吉华伤透了脑筋。

  “涪陵建专利‘孵化器’,就是要让专利顺利实现成果转化。”涪陵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邓中亚说,近几年来,涪陵每年都有数百件获得授权的专利,其中,学校等社会团体和个人占比超过60%,企业占比不到40%。由于社会团体和个人在资金、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先天不足,致使不少专利“束之高阁”,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和实用产品。

  为此,涪陵建立了专利“孵化器”,下设三大平台。一是专利信息集成平台,收录了全区所有的授权专利,方便有需求的企业进行查询和对接。二是专利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利用科委的信息渠道和经验,为专利所有者提供成果转化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专利实用化意见书。三是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对暂时没有企业对接、又有实用价值的专利,将通过政策和项目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专利所有者自主创业。

  余吉华的专利成果转化就是在专利“孵化器”的帮助下完成的。2011年,涪陵公交公司在专利信息集成平台上,看中了余吉华的专利。最后,在专利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帮助下,余吉华成立涪陵城卡公司,并与公交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由其进行公交一卡通的设计和制造。目前,涪陵城卡公司不仅已成为涪陵公交一卡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业务还扩大到綦江、永川、黔江等地,年产值超过300万元。

  在建立三大平台后,涪陵进一步延伸专利“孵化器”的覆盖面,针对企业专利较易实现成果转化的实际,鼓励企业建立创新技术平台,创造更多的专利,并相应地提供咨询、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服务。

  几年来,涪陵区先后创建国家级和市级技术创新平台43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究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6个。在全市获得的4件国家专利金奖项目中,有3件都来自涪陵区的技术平台。太极集团技术中心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药“太罗”,获第十届国家专利金奖,打破了美国在治疗Ⅱ型糖尿病上的知识产权垄断。

  目前,涪陵已构建起完整的专利转化体系,已转化应用专利技术200余项,开发新产品141项,创造经济效益40余亿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