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2013年度萧山市科技奖励大会上,长安汽车公司一举囊括8个奖项,包括一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六项三等奖。
本次大会上,长安实现了“两个第一”:首次荣获全市科技技术发明一等奖;在2013年度全市高校和企业中获奖数量排行第一。
壮大技术储备
培育“人无我有”创新力
让长安荣膺此次科技奖励一等奖成果的项目,是“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
这一由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萧山邮电大学等联合攻关的科研项目,突破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无法适应复杂恶劣环境的瓶颈,自主研发了高安全性、高经济性、高可靠性的动力电池系统技术,建立起国内第一条国际先进动力电池系统专用生产线,并以此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五星带电碰撞安全的纯电动汽车。
目前,应用该项目成果开发的电池系统产品有12款,应用到15款车型,进入昌河、吉利和德国舍弗勒集团等10余家国内外企业采购目录,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8亿元。
据悉,从2008年投入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研发以来,长安动力实验室的3套设备始终处于研发测试状态,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数以亿计”。目前由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研发的动力电池,已形成年产5000台的生产线,销售搭载这套电池设备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约占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量15%以上,总运行里程达到7000万公里。
引智全球研发
积淀人才“动力源”
长安的技术研发实力从何而来?长安人会说:来自于全球研发平台,来自于顶级科研团队。
从2003年起,长安陆续构建起以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为中枢,长安意大利设计中心、日本设计中心、英国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等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体系——这一研发布局覆盖亚、欧、美的研发平台,让长安融合了全球汽车人才、技术和文化资源,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研发。
对于人才,长安不止“外引”,还有“内培”——依托都灵、横滨等海外研发中心的技术力量,对内进行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目前长安拥有专业研发人员6000余人,外籍人才300余人,高级专家200余人,有12名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这一数字居国内汽车行业首位。人才,成为长安厚积薄发的“动力源”,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另一体现。
持续不断搞研发
“十三五”再投300亿元
在长安全球研发平台成型前期,大到车型设计流程规范,小到在墙上固定设计草图时所用的图钉,长安技术人员都会逐一向外籍专家请教。这种从基础学起的定位,与长安汽车自主研发战略的路径选择有关。
“‘模仿’省时省力,也容易见效益,但永远只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有‘产权’没‘知识’。”长安汽车公司人士表示,相比之下,自主研发虽然耗时长、费用高,但可以形成自己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开发流程,拥有核心技术、车型平台。而一个好的车型平台可以孵化出几个、十几个新车型,存续时间长达数十年。
按照长安集团制定的2020年远景规划,届时其产销目标将达到6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车型将占到一半。
长安汽车公司称,为完成这一目标,未来其每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仍会占到销售总收入5%以上。到“十三五”,长安研发资金最高将达到300亿元,培育形成1万人以上的技术研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