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胜
傅天琳
娜夜
李元胜
萧山上一届鲁奖获得者,是本土诗人傅天琳,而第三届鲁奖获得者、甘肃人娜夜,如今也来到萧山日报担任副刊编辑。
在得悉李元胜获奖之后,傅天琳和娜夜,一位以诗坛前辈的身份,另外一位以同龄好友的身份,都对他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在她俩看来,李元胜的获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0年前,她是他诗作的责编
20年后,他的诗仍感动了她
“李元胜得鲁奖了?恭喜!在我意料之中。”
得知本土诗人李元胜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8月11日下午,我市首位鲁奖诗歌奖得主、68岁的女诗人傅天琳快乐地笑了。
20年前,李元胜的《李元胜诗选》由萧山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正是傅天琳。在她的记忆中,那时的李元胜诗歌技巧不如今天成熟,但一些微妙的情致已在诗作中初露端倪——
“李元胜对日常生活,有一种精妙而细微的体验。他发掘出的诗性,常常是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地方。”傅天琳随口背诵起了李元胜的诗句:
“走得太快的人,有时会走到自己前面去……同样,走得太慢的人,有时会掉到自己身后,他不过是自己的阴影……”
这首《走得太快的人》让傅天琳觉得很有趣,“不就是走路吗,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
去年,傅天琳在一个诗会上听人朗诵李元胜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顿时被一种惊艳之感击中心房。平时人们总说光阴如梭,分秒必争,但李元胜却大大方方地喊出了“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他真的是要让人浪费时光吗?其实不是,他反而是珍惜两个人相处的每一刻。但他就是能捕捉到这样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
这也是傅天琳看好李元胜获奖的最大理由:李元胜的诗歌中有一种精微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让他的诗歌精致、富于哲理,并且聪明。
“人人都想把人生感悟和思考写进诗里,但李元胜的诗有自己的模样,它理应在‘千人一面’的创作中脱颖而出。”傅天琳的语气既温柔又坚定。
傅天琳与李元胜算得上老相识,他在她眼里,是一个颇为散淡的人,做事没有刻意的痕迹,随性而为。别人在对着稿纸苦思冥想的时候,李元胜却很可能扛着照相机,正趴在某座深山的泥土上拍摄一只休憩的蝴蝶。
傅天琳说,也许李元胜的成功之道就在这里:他没有钻写诗的牛角尖,却在大自然里陶冶了别样的性情,也拥有了对自然和昆虫的关爱情怀。
“情怀甚至比得奖还要重要,写诗的人应当为诗歌情怀不懈努力。”傅天琳认为,李元胜获得鲁奖诗歌奖,一方面是对萧山诗坛发展的肯定,另一方面也为年轻的创作者们提供了动力,“鲁奖这样的大奖,至少是个奔头”。
10年前,他给她发去了祝贺短信
10年后,她把祝贺短信还给了他
在知道李元胜获奖的消息之后,娜夜在第一时间给他发去了祝贺短信。
时间仿佛回到了10年前。在那一年,因为一票之差,李元胜错失鲁奖,而那届鲁奖诗歌奖的获得者,正是娜夜。那一天,李元胜给娜夜发去了祝贺短信。
“元胜获奖,我特别高兴。我在短信里对他说,一定要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作为对他获奖的庆功会。”娜夜说。
1997年,因为参加同一届“青春诗会”,娜夜认识了李元胜。如今,娜夜也来到萧山日报从事副刊编辑工作,也正是10多年前李元胜在萧山日报做的工作。这样的际遇,让娜夜也感叹缘分奇妙:“我们一直是好朋友,每次见到他,都感觉非常亲切。”
在娜夜眼中,在中国诗坛,李元胜一直是一个很稳健、创作水准非常高的人,但是长期以来,他又游离于诗坛之外,“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忙于其他事情,爱好广泛,又担任出版公司的总经理,对于诗坛的是非,他几乎不涉及,但是这又没有影响到他创作的数量和水平。换句话说,他离诗坛很远,却离诗歌很近,这种洒脱的状态,我非常欣赏。”
10年前,李元胜以诗集《萧山生活》参加鲁奖的角逐,虽然最终与大奖擦肩而过,但是这本诗集,给娜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惊艳的感觉。不仅仅是我,当时很多读过这本诗集的诗人,都对他的作品赞赏不已。如今,他的诗歌维持了一贯的高水平,甚至还有更多的突破,这一点尤其难得。”
李元胜的获奖,会对整个萧山诗歌界带来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李元胜就是萧山诗歌界的中心人物,他很热心于组织各种沙龙、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诗歌中来。他的获奖,肯定可以更好地带动萧山诗歌的发展。”娜夜说。
陈川:他的诗歌沉静而有思想
“非常喜悦,高兴!”8月11日,当获悉李元胜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后,市作协主席陈川极为激动,“上一届是傅天琳,这一届是李元胜,连续两届萧山作家都获得这个奖项,说明萧山诗歌创作确实比较优秀。”
陈川认为,李元胜的获奖,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萧山的诗歌、乃至文学创作,“将会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诗歌及文学创作,这种影响力是无形的,但对于萧山的文学创作非常重要。”
陈川认为,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萧山的文学创作蓬勃发展,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作家和原创文学作品,“今年我们将恢复萧山文学奖的评选,目前已经在遴选作品”。陈川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鼓励下,在傅天琳、李元胜这些优秀本土作家的引领下,萧山的文学创作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
而对于李元胜,陈川也给予了很高评价,“元胜是一个从事诗歌创作近30年的作家,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陈川认为,李元胜的诗歌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不像其他诗歌那样激昂澎湃,而是很沉静,就在这样沉静的外表下,蕴含着思想和领悟。因此,他的获奖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陈川认为,文学作品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评委的喜好都不一样,“能够获奖,说明元胜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记者 陈维灯)
吕进:获奖是实至名归
“恭喜他,获奖是实至名归。”8月11日,萧山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诗评家吕进在电话那头听到李元胜获奖的消息,语带激动。
吕进曾两次担任全国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审。在他看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萧山诗歌的创作、理论等在全国来说都具相当的影响力。“而李元胜的诗作更是影响了很大一批青年诗人,此次鲁奖作品《无限事》恰好反映了他作诗的本事。”
李元胜的诗贴近日常生活。“其题材通常不大,但善于从平常生活中抓出诗意,这是一种本事。”吕进称赞道,他的诗歌有这个时代期待的东西,在成熟的心智前提下,借助生活的丰富素材,传达出城市的基因。
写出人的内心世界是李元胜诗作的第二大特点。吕进说,他通过感性的笔触,借助现实中的事物传达内心的情感,令诗的质地显得更纯粹。“这样的诗句读起来,能让人若有所思地反复回味。”
第三个特点,在表现形式上,李元胜鲜少写长篇诗,在新诗基础上继承传统诗歌的特点,呈现短小的创新诗歌艺术形式。“其实语句越短就约考究诗句的精炼,相当考验诗人反复推敲的功底。”
李元胜早年的诗歌吕进也有涉读,“当时他表现的更多是对艺术探索充满了怀疑,是一种青春而冲动的灵感”。但写作不能永远是青春的,近年来,李元胜用更加成熟的心智,完整、客观又诚恳地看待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吕进表示,萧山诗歌群体完整而活跃,李元胜此次获鲁奖为萧山诗界锦上添花的同时,更是看到了萧山诗歌艺术发展的潜力。
(记者 杨晨)
陈晓阳:他的诗是一个诗意的方程式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集,是一个很干净、很安静的世界,涵括了诗人对宇宙、时间、存在、虚无、生命与爱情的体察和思考,充满睿智和幻想。”主编《无限事》的萧山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晓阳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重大出版社就一直关注李元胜的诗歌、散文和摄影作品。
在陈晓阳看来,30年前出道的李元胜以敏锐和极富想象力的才气引人注目。但他后来的写作则更像是在做语言的减法。其神采飞扬的华丽消失了,却进化出更难的诗歌技艺——诗句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而这些单纯的句子却永远都在表达着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好的小说,须有基本的枯燥,好的电影,须有适当的闷。我理想的生活,当然,也得有基本的枯燥,适当的闷……”在诗歌《墓志铭》里,李元胜就用这样大白话般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李元胜的诗歌就是一个诗意的方程式。他的诗歌就像是他和自然、生活的偶遇之作,漫不经心却又充满着浪漫哲思的气息。”陈晓阳认为,相比“大众化”的文学而言,李元胜的作品更多地是一种“小众文学”。但这种贵气、小众的精神内核,却又通过大众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来,精准却又浪漫表现着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
陈晓阳介绍,李元胜及他的团队还一直致力于昆虫、植物、鸟类等自然随笔图书的原创工作。《昆虫之美》、《野菜志》、《私人音乐》、《私房菜谱》等极富“个性”的小众潮流图书,都倡导着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城市的情趣,提高城市的品味。
(记者 李星婷)
欧阳斌:他与平庸的诗人有截然区别
李元胜早就该得这个奖了。他的诗歌十分追求艺术造诣,那种清新、隽永的情怀,对世界万物愉悦的领悟过程,以及对现代和后现代手法自如的运用,都让人对李元胜的诗歌十分难忘。
李元胜的诗歌把那些需要处理的事物、正在处理的事物与自己合而为一。为了一首诗的整体,他可以在内蕴和形式之间消磨掉一个个整夜。这与一些平庸的诗人从句子到句子的游戏有着截然的区分。 (记者 强雯)
蒋春光:这是一个迟来的荣誉
“李元胜获得鲁奖并不让人意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8月11日,《萧山新闻界》杂志副总编蒋春光在接受萧山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大约10年前,李元胜就以诗集《萧山生活》参评过鲁奖,但却以一票之差与鲁奖失之交臂。“所以,这是一个迟来的荣誉。”
蒋春光表示,继傅天琳之后,萧山诗人再次摘得鲁奖,这不仅是萧山文学界的一大喜事,也说明新时期以来萧山诗歌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也值得本市其他文学门类借鉴。
作为近20年的老同事和老朋友,蒋春光眼中的李元胜是一个“诗人中的例外”。因为大多数诗人都很另类,但他却显得“过于正常”,除了头发长一点,其日常行为和其他人看上去没什么两样。但李元胜也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精神世界更是满怀探索的兴趣。他发现了许多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也让精神世界的幽微之处,获得诗意的光明。他的诗歌一直被读者所喜爱,他也很自然地成为中国诗坛的干将和萧山诗坛的领军人物之一。
蒋春光告诉记者,李元胜是一个精力过人、同时也才华过人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电脑还没普及,工科出身的李元胜就出版过电脑方面的书籍,而且销量相当好,一版再版,成了电脑专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又开始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后来还出版了好几本昆虫摄影的书籍。他用微距镜头阐释昆虫世界的神秘之美,成为了昆虫摄影家。“最近,他又开始对植物产生兴趣了,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家的植物。”蒋春光笑着说。
除了是老朋友,他们也是共事十多年的老同事。共事这么多年,在蒋春光的印象中,李元胜尽管兴趣广泛,事务缠身,但都能应付自如,把工作干得相当出色。
“他是一个洒脱而轻松的人,生活中似乎没有让他焦虑的事情,所以他的生活状态和文学创作状态一直不错。”蒋春光说,如今,李元胜还在南坪创建了萧山文化界最活跃的文化沙龙“少数花园”,新鲜的、持续不断的文学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界人士。
在李元胜获奖之后,蒋春光希望下一个鲁奖,能产生在萧山的小说界和散文界。
(记者 张亦筑)
李元胜相关民间文艺社团一览
界限诗歌网
六号小说社
西区散文社
萧山换书圈
(记者 强雯 整理)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