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一家多个老人如何照看——重阳节里的养老话题

2014-10-03 08:19:3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新华社上海10月2日电(记者 吴振东 周蕊 翟永冠)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傅先生一度将年迈的父亲和岳母从外地接来一起生活,后来又将他们送到郊区的一家养老院。如今像傅先生这样一家有两个甚至更多老人需要照看的家庭越来越多。

九九重阳敬老日,如何养老受关注。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消息,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居家养老还是社会养老,是许多家庭正在讨论的话题。

老年人不断增多,中年人负担加重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3年底,60岁及以上老人已占户籍人口总数27.1%,2015年,这一比重将达30%。

家住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莲花公寓的黄兆华,现年57岁,不宽敞的房子里住着父亲、母亲、哥哥三名瘫痪老人,照料的重担都落在黄兆华和妻子身上。

黄兆华告诉记者,他父母大约两个月就要住院一次,花费约一万元,其中需自己负担8000元左右。虽然父母退休金和家庭收入目前尚可承受,但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种普遍的现象是,“80后”陆续步入而立之年,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层中,面临着“养老”又“养儿”的双重压力。“孩子刚送进小学,而我妈身体不好,没办法帮我照看小孩。”属于“80后”的上海白领金霞时常苦恼,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如果算上双方父母和爷爷辈,共有6位老人,她担心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将难以承受。

金霞的父亲为应对家庭或将出现的养老难题,早早开始了准备:成为一名社区养老志愿者,和一名高龄老人结对,把志愿服务时间“储存”下来,以便将来自己年迈时,也有低龄一点的老人来照顾他,以减轻子女的负担。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表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床位紧张、养老服务人员不足以及专业化程度偏低,是我国许多城市普遍面临的养老难题。

政府企业联合: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如何应对迅速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各地在探索中逐步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化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的养老事业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86岁高龄的天津老人印邦炎享受着居家养老的自在生活。他告诉记者,每早8点,保姆李玲都会买好菜准时来到家中,根据老两口的口味做好三餐,然后把家里打扫一番。但李玲并非自己雇来,而是天津市河东区的“虚拟养老院”介绍来的,李玲还同时为多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据了解,该“虚拟养老院”由易盟集团和河东区民政局合作成立。公司设有呼叫中心,签约老人可直接联系为其提供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民、应急救助等居家服务。该“虚拟养老院”还逐步开设了“连锁店”,将养老服务延伸到天津各个区县。

在上海,徐汇区民政局自2011年起购买上海友康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的服务,每年斥资约500多万元,建立“平安保徐汇区为老服务基地”,开通“久久关爱热线”,为全区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热线”一头整合着社会各类服务供应商资源,一头连接着老人的实时养老需求,基本实现了服务的“私人定制”。针对高龄、独居老人,“久久关爱”项目还增设了主动关爱与紧急救助两项。呼叫中心每天主动致电老人沟通情况,若遇连续无人接听或紧急情况,平台将迅速启动救助程序。

上海民政局副局长周静波介绍,2013年以来,上海普陀、虹口、杨浦等区均引入了类似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人选择的养老服务、费用、对服务的评价等全部在“云端”自动记录,一些系统还能通过手机APP终端实时告知老人家属。

上海今年上半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向政府直接提供与政府购买服务并举转变,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

调动社会力量,化解养老难题

记者了解到,自国务院去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许多城市加快引入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投资,进一步增加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和设施建设。

上海“新沪商”社区助老义工队,由企业一年投入百万元给社会组织,在沪上多个社区招收年龄70岁以下的“小老人”,与社区“老老人”结对进行义工服务,实现“以老助老”。

以浦东潍坊新村街道为例,242人的“新沪商”义工队至今已结对1200多名高龄老人,提供探望、聊天、疾病照料、陪护就医等服务,成功预防了8起老人意外事故。

今年以来,上海部分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由政府交给社会组织运营,并鼓励竞争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通过公益招投标,该市潍坊新村街道的7个日间照料中心由4家专业社会组织运营,使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天津,依靠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一些养老机构将服务延伸到社区。如和平区劲松护养院推出“2+X”服务模式,“2”指1个公益组织(中国寸草心敬老志愿者联盟)和1个养老机构(劲松护养院),“X”指以医疗保健、心理关爱、老年人配餐等进入社区的服务项目。这种模式既可发挥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又可广泛吸纳社区志愿者。

专家分析,迅速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让“夕阳红”事业迎来了朝阳。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是政府在“保基本、兜底线”之外应担的责任。

据了解,上海、天津等城市正在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定价、评估机制等,完善养老机构在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事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