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左二)在调解室倾听群众意见。记者 蔡杨 摄
“大家不用着急,镇上将尽快拿出方案,争取年内就实施河道清淤和加宽工程,以后你们的地就不会轻易被水淹了!”今年“9·13”暴雨洪灾导致垫江县南华社区30余户居住在河边的村民土地被淹,近日,在听到社区书记王国忠宣布的这个好消息后,村民代表表示满意。
从2004年至今,王国忠在南华社区一直充当群众利益调解的“中间人”。这十年,他摸索出了一个“四字秘诀”:真(认真)、活(灵活)、公(公平)、亲(亲切)。“做好了这四点,就没啥能难倒我!”王国忠笑着说。
认真又灵活 不做“一根筋”
52岁的王国忠当过村干部、派出所巡逻队员,最近这十年,他先后担任南华社区主任和书记。
“在社区工作,面对最多的就是群众利益调解。”王国忠介绍,南华社区所在的澄溪镇是垫江县的工业镇,企业多,外来人口多,多年来拆迁、治安等方面矛盾比较突出。今年7月初,八旬老人罗素英在街上被一辆小货车撞倒,左脚受伤严重。伤者家人立马联系了王国忠,一起将老人送往当地医院治疗。可是,到了商谈医疗费用时,肇事司机却一直声称“没钱”。家属只好先行垫付,一个多月后,老人出了院,10.3万元的医疗费却没个着落。
怎么办?王国忠说,肇事伤人必须赔钱,这是底线,必须认真。如果在关键问题上不认真,失去了底线,威信和公信力就会下降,以后就很难开展工作了。为此,他三番五次上肇事者家里讲道理,说政策,分析利害。
一天,王国忠了解到,肇事司机的一个亲戚曾是村干部,于是千方百计找到这个亲戚来帮忙说理。“没想到旁敲侧击比我直接出击更好,几番说理后,这个月,肇事者总算补齐了所有费用!”王国忠长舒了一口气,“善于用群众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很重要。要灵活,切忌‘一根筋’!”
恪守公平 一视同仁受人敬
“为群众办事,一视同仁才能博得大家的信任和尊敬。”老王说,群众利益无大小,无论如何,要做到用公心办公事。
一视同仁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办到。王国忠说,记得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那段时间,镇上搞城市开发,社区面临新城建设的紧急任务,28户场镇居民需要拆迁安置,还涉及迁坟31座。白天,时任社区主任的王国忠要忙着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细算账,给困难户安置临时居住点,解决每家实际困难;到了深夜12点,他全程陪同居民一起迁坟,现场指挥、沿途引导协调坟墓安置,一直忙到天亮。12天下来,几乎没睡个整觉。
“那时刚好遇上我妻子得了肝硬化,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我却没能在最后时刻陪在她身边……”说起这段往事,老王流下了泪,“没办法呀,拆迁不能耽搁,每一户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全程陪同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才行……”
凭着这样的公心,村民对老王给予了更充分的信任。大家对这位老干部十分敬重,不管大事小事,都主动找到他,向他倾诉、求助。澄溪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老王的肯干、能干,村民不少问题在基层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亲力亲为 把群众当亲人
“我在农村呆过,对村民充满了感情,平时我把他们当自家人一样帮助,大家也会把我当成一家人!”老王说。
2010年底,28户居民要拆迁安置,任务十分紧迫。可这时,居民左云中的妻子因病去世,左云中的四个儿子因拆迁安置分配补偿起了矛盾,不愿意搬迁。
这可怎么办?不能因为一家人拖了其余20多家人的后腿!新城开发也耽搁不起呀!老王没多说什么,主动以私人名义给左家送去了慰问礼金,还帮忙一大家人料理后事,买菜、买棺材、联系安葬……他就像是左云中的家人一般,跑前忙后,没喊过一声累。同时,他又抽空分别上门讲政策,细说搬迁的好处。还找来了左云中家族中有威望的老辈子一起参与说理……在各方力量的感召下,左云中一家终于达成一致,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了搬迁安置。
依靠“真、活、公、亲”的“四字诀”,如今,南华社区矛盾少了,变得更加和谐,去年被评为全市法治示范社区;十年来,王国忠年年被评为镇上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还被评为垫江县十佳调解能手。
前两年,老王担任了社区书记,要忙的事更多了,但只要出现难以调解的群众矛盾,他都会“老将出马”,摆平纠纷。“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既要当好‘指挥员’,还要做好‘教练员’,更要做好‘运动员’。只有亲力亲为,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好事。”王国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