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讯 (首席记者 颜安)10月9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至去年底,我市18个贫困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9元,是2000年时的5.2倍。
据介绍,直辖之前的1996年底,我市贫困区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85元,不少农村水、电、路都不通,贫困程度深、涉及面广,扶贫任务艰巨。
市扶贫办主任刘戈新说,对于萧山而言,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因此市里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直辖17年来,萧山“摸着石头过河”,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片区开发攻坚、集团式帮扶、雨露技工培训等措施,从斩断穷根、解决区域性贫困、构建大扶贫格局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直观的指标是,2013年我市18个贫困区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9元,是2000年的5.2倍,同比增长18.2%,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而贫困人口也大幅减少——2011年,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我市共有202万贫困户,而到去年底,这一数据已减少为165.3万人,减幅达到18.2%。
此外,通过扶贫攻坚,我市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已建成2000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贫困地区9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刘戈新表示,不管社会怎么进步,但相对贫困人口是始终存在的,因此扶贫开发是一项永续工程,特别是在当前,我市提出2017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项工作更容不得丝毫放松。
正因为如此,我市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扶贫攻坚。今年,市财政便向贫困区县投入了市级以上资金655.3亿元,较去年增长40亿元;而片区开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预计今年将搬迁15万高山偏远农户,培训转移10万人,并启动新一轮贫困村扶贫规划编制。
据悉,10月17日,是国务院设立的首个“扶贫日”,我市将以“扶贫济困、践行友善、圆梦中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并评选出“萧山十大扶贫责任企业家”、“萧山十大扶贫明星企业”等,以此让扶贫开发吸引更多社会目光,从而让更多人关注扶贫工作,奉献他们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