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台3D打印并联机器人在我市诞生。
中科院萧山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正在测试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开发的“多维触觉反馈智能机器手臂”。
在北部新区一小区地下车库,电动汽车使用充电桩充电。
萧山机床集团自主研发大型精密数控滚齿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本组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如今,创新驱动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内容,制定《萧山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也是为创新驱动发展扫清体制、机制上的障碍。”10月21日,在萧山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后,市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在接受萧山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2013年开始,市科委成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创新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创新办”),而从诞生伊始,它就被赋予了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职责,也顺理成章地参与了此次《方案》的研究和制定。
“从今年5月正式启动起草工作,到8月初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审议通过,《方案》的制定前后历时2个多月。”作为全程参与者之一,创新办主任陈军如是说。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究竟怎么改?钟志华称,制定《方案》的核心是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且以问题为导向来解决目前制约萧山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此次《方案》从8个方面全面推进20项改革举措,也正是体现了这一宗旨,可以说,既“接地气”,也动“真刀子”。
那么,这些举措包含了哪些“高含金量”的改革?对此,记者对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建立围绕重大产业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培育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与以往科技项目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科技资源分散配置不同,《方案》提出,建立围绕重大产业配置创新资源的机制,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启动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
实际上,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选择,都是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而定,真正来自产业需求,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页岩气……这些都有望在我市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已启动实施的7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市科委已经进行了一些相关探索。让市科委高新处处长肖锋感受最明显的项目之一,就是新能源汽车。
“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不再像以往一样散漫,为了让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我们是按照政府引导先期研发、企业主导产业化、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和科技项目、研发基地、人才团队‘三位一体’的方式在推进。”他说。
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的实施,也不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特别看重技术的可靠性和产品的性价比,这样成熟技术在集成示范并转化成产品后,才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而且,在他的印象中,商业模式创新也从没像现在一样被提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就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由于价格比传统汽车更高的原因,其市场接受度还不够。因此,在实施重大专项时,一方面,相关单位在开发新技术力争把产品价格降下来,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寻找分时租赁等新的商业模式,让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面前更具优势,真正让整个产业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目前,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已有初步成效,今年底还将有重大产品发布。“这或将为今后其他科技重大专项的启动实施提供一个较好的范本。”肖锋表示。
深化研发投入机制改革
80%以上的财政科技资金投向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科技重大专项等市场导向类科研项目
根据《方案》,在深化研发投入机制改革方面,我市将优化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监管机制,明确80%以上的财政科技资金投向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科技重大专项等市场导向类科研项目,目的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
“以前财政科技资金管理较为分散,全市掌握科技经费预算的单位有接近20个部门和机构,难以集中聚焦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和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陈军坦言,为此,今后财政科技资金将进一步统筹管理。
他表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市场导向类项目并非是把高校、科研院所拒之门外,相反也欢迎他们的积极参与。在这类项目中,也包含有他们擅长的前沿与应用基础研究,只不过,他们须把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此外,我市还将完善落后产能、落后技术的淘汰机制,倒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原本《方案》的初稿并没有这部分内容,是在经市委常委会审议时加进去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倒逼机制促进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陈军透露。
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机制
建立覆盖研究、小试、中试、产业化以及上市和兼并重组等各个环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体系
《方案》提出,通过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利用自有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天使基金、扩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以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建立覆盖研究、小试、中试、产业化以及上市和兼并重组等各个环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体系。
“要形成一个覆盖各个环节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对整个创新链提供全过程的金融支持,按创业阶段的前、中、后期划分,需要包括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三大部分。以前,我们主要着力于风险投资,相比之下,天使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则相对薄弱。”陈军坦言。
对此,除了逐步扩大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规模以外,我市还将组建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天使投资。同时,利用市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对创业前期和后期的金融支持。
“今年,我们已经拿出2个亿的资金通过‘拨改投’方式,用于产业引导基金上。”他透露。
深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
科技人才从科研项目中获得的津补贴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收入超出单位平均收入部分将不受单位工资总额的限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集聚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激情。但一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认同,这不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就在前不久,我市正式发布了《萧山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凡是由财政性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含科研型事业单位)及其出资设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均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并提出入股奖励、收益分成、股权奖励、股权出售、期权奖励、分红奖励六种激励方式。
“股权和分红激励打破了过去‘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科研人员不再只是拿‘死’工资,而是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获得回报,体现自我价值。”我市一科研单位研究人员说。
这一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对于广大科技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而此次发布的《方案》中也再次强调,加大《办法》执行力度,简化相关单位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办理手续。
与此同时,职称制度改革和科技人才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也将让科技人员受益更多。
记者注意到,《方案》提出,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上,将出台全市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完善基层和非公企业职称服务体系。
“目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基本成熟,准备呈交我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及市委、市政府审议。”市人力社保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杨锐透露,此外,我市还将研究出台10个相关政策,以及制定或修订50个专业的职称评价标准。
他表示,此次改革将向重点领域或重点群体进行政策倾斜,其中重点人群包括科技创新人才、企业人才以及基层人才。
此外,在完善科技人才收入分配制度上,《方案》也明确,科技人才按有关规定从科研项目中获得的津补贴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收入超出单位平均收入部分不受单位工资总额的限制。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改革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由单位自行决定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案》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导向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由单位自行决定。
“这项改革主要针对一些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陈军举例说,以前,国有企业拥有科技成果,对于如何处置和利益分配是无法做主的,而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决定,由于程序较为复杂,让很多科技成果束之高阁,并未实现转化。
今后,科技成果将由单位自行处置和进行收益分配,只需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即可。“实际上这并非萧山首创,我们也是借鉴中关村等地的相关做法。”
此外,在科技成果奖励上,我市已经做出一系列改革。市科委成果处处长冯光鑫告诉记者,比如,从2013年度萧山市科技奖开始,奖励类别中增加了企业技术创新奖,按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标准给予奖励。“今后,市科技奖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评价权重,减少授奖总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奖授奖比例,为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环境。
深化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
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市知识产权资本化推进专项基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形成活跃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在深化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方面,《方案》提到,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市知识产权资本化推进专项基金,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运用市场化手段集成各种专利服务要素。
针对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问题,市金融办副主任袁卫表示,2009年,萧山银行正式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12年,市知识产权局又分别和三峡银行、招商银行萧山分行和汉口银行签订了知识产权投融资战略协议,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此外,依托萧山工业服务港,我市还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动态数据库,其中收集了380多个企业的质押融资需求。
虽然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了四年,但进展还比较缓慢,主要还存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他表示,此次改革,我市将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形成活跃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构建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借助萧山联交所知识产权分所等平台,引导和培育良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环境。
此外,根据《方案》内容,我市还将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贸易与投资,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引进、联合研发、投资并购和海外布局,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投入提高到研发投入的10%以上。
完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支持开展以新产品研发为导向的协同创新,转变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如何让高校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提高转化率,一直以来在国内备受关注。为此,《方案》也提到,支持大中型骨干创新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研发基地,聚集人才团队开展以新产品研发为导向的协同创新。开展支撑协同创新的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试点,以此真正让高校的科研成果与市场接轨。
在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同时,《方案》也特别提出了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原本《方案》的初稿并没有提出转变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也是在经市委常委会审议时,这部分内容才被加了进去。”陈军透露。
那么,为何会专门提出转变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
“以往科技部门只管技术创新,这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但并非全部。”他坦言,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就必须强化科技部门在战略、规划、政策、计划和标准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注重科技、产业、金融、财税政策的结合与协调。因此,这赋予了科技部门新的职责和使命。
实际上,万盛经开区成立创新发展局,就是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先行试点。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万盛成立了全市首个创新发展局,并赋予了其诸多统筹全区创新发展的工作职能,如牵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体系以及科技招商、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等。其“创新”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科技创新,还包括企业管理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等。
“这种新型的行政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陈军表示。
与此同时,《方案》也提到,科技部门要深化科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转移并下放科技项目具体过程管理工作,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提供支撑服务、强化执行监管和创造有利环境。
建立和优化开放创新的机制
以“引进来”为主,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来渝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科技合作
“总体而言,萧山的创新资源是不足的。”钟志华在谈到《方案》中开放创新的问题时如是说。
实际上,最初,开放创新的内容也没有出现在《方案》中,而是在经市委常委会审议时加进去的。在他看来,这也是萧山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
由于创新资源不足,在开放创新中,萧山也将强调以“引进来”为主。《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面向全球的引智引资政策和开放环境,联合共建一批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大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和“千人计划”等海外高水平科技人才引进力度。
“与经济部门的招商引资有所不同,科技部门的引资引智不仅要把产能引进来,还要把技术、人才引进来,使整个产业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可以说,这是‘招商引资’的升级版。”陈军称。
在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的同时,我市也将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和高水平研究机构的科技合作。
“我们已经举办了十一届萧山高交会和七届国际军博会,为萧山引进重大关键技术、高新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冯光鑫表示,以第十一届萧山高交会暨第七届军博会为例,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3个省区市,共89个代表团、930家参展商参加了展览展示、对接交易和商务洽谈,签约项目238项,其中技术交易项目17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255.09亿元。
他透露,今后,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我市还将鼓励在渝企业和单位通过与国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共同实施项目等方式,争取更多国家科技项目、科技重大工程支持。此外,除了已经成功引进的中科院萧山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外,我市也还将引进更多研发机构来渝落户,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支撑。
今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取得的部分成绩
■新研发六关节、圆柱坐标机器人等7款机器人产品,实现6款机器人小批量生产。
■开发出高端轿车11款新车型。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创新型企业303家。
■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360项、交易金额63亿元。
■1-7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942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件。
(数据来源:萧山市科委)